【疫境前行】財庫局前局長陳家強:智慧城市有助防疫振經濟
【明報專訊】港府自今年2月起推出一系列入境限制和強制檢疫措施後,本港遊客絕[、旅業停擺,外界估計日後旅遊業重啟,亦難以複製2003年SARS後的榮景。
財經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從不鼓吹單靠旅遊救經濟,經此一「疫」後,他認為政府應乘勢加緊推動智慧城市、科技應用,以促進經濟及應付隨時重臨的疫症;同時以財政支援需大量勞動力的行業如旅遊、飲食業等,建議政府在日後推抗疫基金可「精準齱v,協助相關行業「保就業」。
明報記者 馮樂琳 高志堅
疫情之下,辦公室開會改用軟件如Zoom,一般市民改為網購日用品、用外賣App叫餐、用電子貨幣代替現金等,但陳家強不認同疫情衍生更多科技行業,形容相關行業早已存在,只是大家現時較多使用,「反而要想多些,政府要推動多些智慧城市,例如疫症將來再出現的話,如何追蹤?如何減低影響?科技是可以幫忙,數碼、智慧城市的東西,今次顯示出要做多些」。
讚星韓科技抗疫出色
陳家強點名稱,韓國、新加坡在疫情期間,應用科技方面做得不俗。翻查資料,韓國的做法是透過手提電話號碼、信用卡資料、閉路電視等數據,追蹤確診者到過的場所,資料仔細至確診者在電影院購買的座位,公眾可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至於新加坡在本月14日起向市民派發隨身「防疫器」,原理與早前推出的手機應用程式一樣,透過藍牙記錄使用者的接觸數據,若使用者感染新冠病毒,當局會透過防疫器的數據追蹤其密切接觸者。對於會否涉及個人私隱問題,陳家強認為,只要按相關法例辦事便沒有問題。
非要發展高科技 而是應用現有科技
政府在2017年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見表1),在6個範疇建議76項措施,部分措施已陸續推出,部分則仍未有時間表,其中智慧燈柱在安裝後被破壞,能否重裝仍是未知之數。政府將在今年內公布「藍圖2.0」,再提出約100項措施。陳家強說沒有想過政府可推什麼措施,認為需靠政府與業界商討,「只是相比其他地方,我覺得香港似乎落後些,又不是很差,但可以學習其他地方的做法」,他認為香港現要發展的不是高科技,而是如何應用現有科技。
陳家強認為,產業轉型是長遠問題,「多做科技的行業,路線一定是這樣走,我覺得我們(香港)未夠努力,以香港經濟的富有程度、普遍市民的教育水平,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他強調,自己一向鼓吹用科技促進經濟,而不是只靠旅遊重振經濟,「但這只能夠令整體經濟發展較均勻,很多就業仍在旅遊和飲食業」,他認為要挽回經濟,科技業和旅遊飲食業需要共存。
不認同全民派錢 支援企業「要精準齱v
政府先後推出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共花3000億元。對於政府上周公布的第三輪抗疫基金、斥240億元支援部分行業及訂購疫苗等,陳家強認為方向正確,因為政府已預計本財政年度有高達3000億元的財赤,需要保留實力應付將來的疫情,而未來經濟活動重上軌道時,相信政府在一段長時間都不可能完全撤除限聚。他說,未來支援企業「要精準齱v,建議針對旅遊、飲食業等最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助有關行業員工「保就業」,以較少錢達至較大作用;但他認同,政府難為「應幫」、「不應幫」的行業劃線。他不認同政府要因應疫情全民派錢,認為當庫房有錢時,政府派錢與民共享沒有問題,但目前應是精準地幫助社會,因此不適宜全民派錢。
財政司長陳茂波上月預計,經濟衰退將超出預期,形容打工仔的痛感已超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水平。陳家強說,港人要有心理準備,一段時間的經濟調整期是無可避免,「已經發生中,視乎要維持多久,租金、人工都會有調整」,但他有信心經濟市場會自我調節,「無一個政府可計劃到(之後如何做)」。
他解釋,假如旅遊業不及以往興旺,零售業會轉做本地生意;租金因此下調,會出現更多為本地人服務的行業,甚至出現新行業、新工種,「經濟活動自有一種力度,可以自己創造機會」,但他認為,科技、醫療相關的工種仍需由政府創造。
◆訪問片段:link.mingpao.com/65155.htm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