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會主席退休 鄧振強盼下一代仍願為自由努力
【明報專訊】常言學校是社會縮影,學生會不是被欽點,而是一人一票選出;校園有理性思辯空間,容得下「香港需要革命」等辯論題;師者可坦然「傳道、授業、解惑」。然而,《港區國安法》定立後,教育會否也有新常態?1982年入行教書、月底退休的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憂慮,校園自由民主開放的氛圍漸改,老師連鋪陳兩方說法都有風險,難梳理學生對社會的疑問,老師再不獲學生信任,更甚是教育倒退,會變成對社會事不聞不問的「高分低能」。誠如20年前千禧教育改革目標,鄧振強盼望下一代仍願意為社會進步、自由、民主不斷努力。
反修例始料未及 對學生關心社會感意外
鄧振強1994年出任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創校校長,由34歲做到60歲。2012年,眾校團結力抗縮班殺校危機,時任元朗區中學校長會主席的他,也是核心一員(見另稿)。
2018年9月1日,時任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因退休卸任,尚餘兩年也年屆60歲的鄧振強短暫「補位」,他當時滿有信心,「我是打算做個太平盛世的主席」。那是特首林鄭月娥上任翌年,承諾增教育經常開支,累積達70億元,稱要「對老師好一點」,又有8個專責小組檢視不同教育範疇。鄧振強形容大當時氣候「爭拗少,都幾太平」。然而,一切時移事往,去年6月反修例運動爆發,教育界被捲入漩渦。他稱始料未及,「我都誤判,以為社會傾向接受現狀。學生如此關心社會,我是有點意外」。
教改倡追求自由民主 現已融入生活
被教育局視為禁歌的《願榮光歸香港》,歌詞有一句「祈求民主與自由萬世都不朽」。鄧振強退休前回望,覺得今日一代對民主的渴望,實現了20年前教改目標。1997年回歸後,政府檢討教育制度,1999年教育統籌委員會建議的目標,包括讓學生「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遂有課程、校園活動、校本管理制度配合。
「自由和民主,已經成為校園生活一部分,融入了生活。如果學生會是由校長委任,學生會覺得不妥當;就算讀科學、讀地理,都會提及要關心社會,人人都要有社會責任。於是乎,教改後一代,覺得關心社會、學校有民主選舉是理所當然。」鄧振強說。
學校更是「避風港」,讓學生安然吐心聲。鄧振強稱,中學生正值建立價值觀的階段,對社會有疑問、有質疑時,老師的責任是要幫學生理解當下社會。他憶述2014年佔中運動時,師生「在較寬鬆自由環境」下,沒有太多自我設限地交換意見。然而,今年停課數月,港區國安法已正式「落地」,狠批教育界的言論不絕於耳,「無掩雞籠」、「 一定有壞蘋果」。鄧振強也疑問「新學年,學校仍有空間去為學生梳理嗎?」
憂同業今後明哲保身 籲堅守教育專業
「不可能覺得社會無變,社會實際變了,學生經歷變了,國安法的來臨,未來,很可能教育政策都會變。」鄧憂慮,老師日後為了「安全」,以政治正確、趨吉避凶為目標,只依書直說、擁抱官方論述「宣講」。他明白老師身在艱難時期,希望他們堅守《香港教育專業守則》行事,「香港是rule-based society,跟規矩、準則」。他最擔心,終有一日,前人辛苦建立的專業守則被摒棄,再無人守住教育專業。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港區國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