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銅芯口罩無招標 政府遭質疑利益輸送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政府2020年5月5日公布向全港市民免費派發「銅芯抗疫口罩」(CuMask),生產商涉及最少4間本地公司,均與統籌CuMask生產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有關聯,如公司管理層出任研究中心要職,或有業務合作,惹公眾質疑利益衝突。其中晶苑國際集團位於越南的廠房負責生產CuMask,創科局表示,晶苑以「友情價」幫忙生產,強調採購過程跟足程序,否認有利益輸送。
政府強調跟足採購程序 未來口罩或公開招標
對於坊間質疑政府無就CuMask招標,創科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同月7日表示,2月底曾就即棄外科口罩招標,惹來批評;其時全球疫情嚴峻,多地停工停產,因涉公眾健康及緊急情G才直接採購,委託HKRITA統籌,其間亦有物色後備方案,強調過程跟足政府採購程序及世貿組織對政府採購的要求,政府內部亦批准。她說政府日後可能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派發多一個可重用口罩,對於會否公開招標,她稱持開放態度。
根據《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若涉及合約價值逾143萬元的物料或服務,或逾400萬元的建造及工程服務,政府一般需透過公開招標採購,一般會有最少3周供投標者遞交投標書,如有關採購受《世貿採購協議》規管,通常最少有40天時間投標。若合約金額低、時間緊迫、保護專利或版權等情G下,政府可只邀請一名或有限數目供應商投標,但有關部門須先取得財庫局批准,並解釋原因。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稱,銅芯抗疫口罩涉款逾3億元,政府在財委會審議時未透露詳情,批評政府透明度不足掀起爭議。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可重用口罩並非獨有技術,質疑為何政府拒絕公開招標,又指政府2月底簽約後至5月才派發口罩,難以時間緊急作原因。自由黨黨魁鍾國斌稱,可理解政府當時以疫情緊急為由,不招標委聘生產商,但要求政府再生產口罩派發時,可公開招標,或安排多間本地業界一齊分擔,便可避免利益輸送之說。——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銅芯口罩不可消毒
4類人不適用
「銅芯抗疫口罩」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負責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表示,口罩表面兩層含銅質層可抑制細菌及病毒,中層作過濾,清洗後可重用60次,更換濾芯後可再用。科大化學系理學教育助理教授陳鈞傑解釋,氧化銅是銅和氧氣化學作用產生的化合物,有不少研究指細菌和病毒接觸到銅或氧化銅表面後,在常溫約30分鐘至兩小時內失去活性。他推算銅對新型冠狀病毒亦有殺滅作用,但指出不同銅芯口罩的殺菌能力不同,視乎銅粒在口罩纖維中的密度,若銅粒排得很疏,殺菌能力自然低。
專家:銅芯口罩殺菌能力
視銅粒密度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屭}指出,有4類場景或人不適合使用可重用口罩,包括前往醫院、診所、老人院的人;有發燒或呼吸道病徵的病人;正接受檢疫、特別是家居檢疫者,以及其同住家人;確診者或懷疑個案,以及其密切接觸者。他解釋,銅芯抗疫口罩可重用,但只能用肥皂水清洗,不可消毒,市民清洗及處理時,口罩表面若沾有病毒可引致環境污染及帶來傳播風險。
.港府派銅芯抗疫口罩(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說明政府在採購「銅芯抗疫口罩」一事上可能考慮的兩個因素。
關鍵字:銅芯抗疫口罩、考慮、因素
→ 因素一:公共衛生水平
分析
港府是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全民免費派發「銅芯抗疫口罩」(CuMask),考慮因素包括公眾健康。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稱,CuMask表面兩層含銅質層可抑制細菌及病毒,中層作過濾,清洗後可重用60次,更換濾芯後可再用。可見CuMask有助市民預防新冠病毒,且可重用,助市民減少購買即棄外科口罩開支,有利社會長期抗疫,保障公共衛生水平
→ 因素二:迫切程度
分析
對於坊間質疑政府無就CuMask招標,創科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表示2020年2月底全球疫情嚴峻,多地停工停產,因涉公眾健康及緊急情G才直接採購,委託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統籌。可見在疫情嚴重下,政府考慮到市民急需口罩防疫,故盡快交由HKRITA統籌,物色多個廠商生產CuMask,以滿足市民緊急防疫需要
◆延伸回應題
(2) 「政府以公開招標形式採購物料或服務,比直接委託(A)個別供應商,做法更符合公眾利益(B)。」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作答。
↑(A)題目為比較題,答題須先列出比較準則,如效率、成本效益、必要性等,在同一標準下比較「公開招標」與「直接委託」的做法
↑(B)公眾利益即大眾的整體福祉或需要,比較時須針對兩者是否符合或會否損害公眾利益
同意:
•善用公共開支
政府公開招標比直接委託個別供應商,更能針對各供應商的優缺點,篩選出優勝者。以籌劃中的將軍澳中醫院為例,政府2019年就營運服務招標,按預審文件中列明的挑選標準和評分準則,共4間機構獲邀進入第二輪招標,包括仁愛堂、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和博愛醫院。此舉可確保屬公共資源的將軍澳中醫院服務水平符合標準、公帑用得其所,更符合公眾利益。相反,若直接委託個別營運商,政府難以用同一開支購得最佳服務
•符合程序公義
以重要性而言,公開招標符合程序公義及公平原則,是符合公眾利益的重要元素。「銅芯抗疫口罩」涉款逾3億元,政府交予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統籌,創科局最初拒披露口罩生產商身分,其後被發現其中一間生產商為晶苑國際集團,而該集團執行董事王志輝是HKRITA的董事,令人有私相授受之感。可見直接委託個別供應商,或因過程不透明,容易引起黑箱作業之嫌,破壞香港公平營商環境,也削弱了政府的管治效能,損害公眾利益
不同意:
•視乎審批標準
以必要性而言,若審批標書的過程或標準本不符公眾利益,公開招標未必比直接委託供應商更符合公眾利益。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2020年4月表示,該社研究發現大部分地政總署以公開招標批出短租個案,均用作露天停車場,其中36幅短租用地更獲批作停車場逾20年。他質疑署方逾八成短租個案變成「長租」,難達至善用土地,保守估計政府每年地價收入損失數以億元。他又批評地署審批短租個案的指引不清晰,易令有意申請短租的團體卻步。相反,若個別商戶能善用土地,直接委託較上述公開招標的做法更能符合公眾利益
•效率低
以效率而言,公開招標涉及多個程序,未能即時滿足社會需要。例如政府的回收膠樽入樽機先導計劃原定2019年中推出,但環保署2020年4月稱招標工作仍在進行,待委聘承辦商後會為先導計劃制訂具體安排,預期2020年下半年推出,計劃在各區設置60部入樽機。可見公開招標過程冗長,未能按時完成便影響社會、環境、文化等多方面的措施落實。反之,直接委託商家可更快實行計劃,令大眾更早享受各項措施的好處,比公開招標更符合公眾利益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6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