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商為保招牌 轉型承接小型工程
【明報專訊】面對近年工程數量不足,不少小型分包商掙扎求存。香港建造商會行政總裁謝子華透露,部分小型分包商因近期沒有接到任何工程,索性轉型,以另一名稱承接一些大廈維修工程或小型工程,但仍保留公司招牌,目的是希望捱過這段艱難時期。
大公司拉上補下蝕做
謝子華說,由於小型分包商規模較小,在彈性較大下,可以隨時轉型承接其他小型工程,但目前難以掌握有多少小型分包商轉型,「這類公司不會願意交代它沒有工程做,而且建造業的心態是如果這間公司『拍烏繩』,更加不會判工程給它」
至於較大型的承建商或上市公司,謝子華說,由於它們有不同的業務範疇,工程項目只是其中一環,因此即使以低價投標後或有虧損,仍可透過其他業務「拉上補下」,最重要是中標後獲現金周轉,幫助公司繼續經營。
他又說,近年總承建商與分包商之間所涉及的爭議亦見增加,不少源於總承建商以特定價格外判工序予分包商後,分包商未能按照合約要求完工。他認為,若要達到高質素的工程項目,便需要付出相應的工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