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攻略:通識熱門議題 趨勢分析

[2020.02.06] 發表
電子競技議題串連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等不同單元,關乎青年出路、資訊科技發展、政府政策支持等議題,是近年的熱門議題。(資料圖片)
同學可留意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中不同選項的內容,例如葵青貨櫃碼頭上蓋發展的利弊,包括該處交通便利,但光污染及噪音污染可能影響民居等。(資料圖片)
內地近年興建大量大型旅遊區,牽涉保育、軟實力、城市承載力、過度旅遊等概念。圖為四川汶川縣總投資達5億元人民幣興建的大禹文化旅遊區。(網上圖片)
非洲豬瘟對食物安全的威脅不大,但牽涉糧食供應、跨國防疫等議題。圖為泰國畜牧發展部在清萊街頭展示預防非洲豬瘟的宣傳橫額。(路透社)
網紅經濟是可留意的議題,《福布斯》2019年公布賺錢最多的YouTube網紅是YouTube頻道「瑞安玩具評測」的主持人——年約7歲的瑞安(Ryan)。(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將於4月初開考,周四《通通識》一連兩期邀請資深通識科教師提供應試錦囊;今期先談熱門議題及出題趨勢分析,助同學補充溫習內容,於考試前最後衝刺!

■2020年DSE熱門議題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通識科教師張兆聰

‧網紅經濟:如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內地短片軟件抖音。這議題可橫跨「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現代中國」,甚至「全球化」單元,頗適合作為卷二考題,而且是近年比較新興、普及的社會現象。

‧電競運動:與網紅經濟本質近似,都是涉及年輕人的新興產業,且都可橫跨上述的單元。

‧恆常議題方面,可留意香港的土地資源應用,如大型填海計劃、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等。近年DSE總有這類「大路」題目,只是採用不同個案及例子。

‧就2020年DSE,建議同學翻閱過去一年半至兩年的新聞,直到2019年11月底至12月初為止,看社會的新發展之餘,也須掌握每個單元恆常、基本的知識和概念。以公共衛生的議題為例,近兩年社會較多談及流感疫症爆發、醫護人員壓力等,但放諸考題只是個案及例子的轉換,基礎仍是傳染病及其防治、政府如何處理危機等。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教育科主任劉錦輝

‧氣候問題: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當選美國《時代》(Time)雜誌2019年風雲人物,她發起的罷課行動引來廣泛關注,2019年國際社會也明顯更關注環境議題。氣候問題涉及「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單元,也可以從「今日香港」單元考問,如就環境局《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報告問及香港在氣候問題上可擔當的角色。

‧網購:近年在內地十分流行,其引起的環保、碳足印議題亦有不少討論。DSE可跨議題考核,內容與「全球化」、「現代中國」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均相關,同學可多融會不同觀點作答,如網購如何反映全球經濟一體化、其導致的環境問題等。

‧香港人的核心價值:社會環境不斷改變,相信2020年DSE問及本地政治的機會不大,惟題目可從「香港人核心價值理念或排名轉變」的角度考問,了解市民心中認為急切要處理的問題優次與過往有何不同,如從重視房屋民生轉為關注政制發展。

‧非洲豬瘟:背後反映全球糧食問題,與「全球化」、「公共衛生」、「現代中國」有關。非洲豬瘟發生後,各國長遠緩和糧食問題的行動受關注,如豬隻是中國人主要糧食,「現代中國」單元可就爆發非洲豬瘟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沒有可能改變、會否出現替代食物等方向提問。

‧電子競技:電競行業在香港日漸受重視,可考問的闊度廣,如「今日香港」在政策上如何支援新產業、在「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上,從事電競行業者的職業路徑走向等。

◆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主任黃鳳鳴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很少獨立單元出題,無論在卷一或卷二,題目通常跨議題,2020年DSE可留意新媒體、校園欺凌、自拍、自殺、壓力的議題。特別注意溫習和答題時要緊扣青少年個人成長特質,包括不同的個人成長理論,如需求層次理論。同學回答卷一考題時,也常常忽略青少年個人成長特質,如朋輩影響、好奇心、重視他人看法、注重外表等。

●今日香港

特別注意三大類別的議題:

‧大型基建:以往學習重點主要是持份者爭議,隨着港珠澳大橋、高鐵等相繼落成,可多注意基建的效能、影響;「明日大嶼」規劃牽涉的爭議、對立觀點、優先考慮因素、公平等。

‧土地供應及房屋問題:教師們關注這議題多年,而DSE仍未出題,可比較18個土地供應選項,其中4至5個特別多討論;公私營房屋政策,如比例由6:4改成7:3的分別。這單元較多提及生活素質,但可留意涉及政府管治效能的討論,當中有6個向度:民意的支持∕認受性、政府部門的效率、政府的視野、政府執行政策的能力、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全面性(即顧及不同階層市民的需要)。

‧新興科技:通常談及網購、電子支付,可多注意餐飲、旅遊、娛樂範疇,題目可跨議題並連結「全球化」單元。

‧其他範疇方面,政治上2019年11月有區議會選舉,但2020年DSE題目較不可能問及最新情况,建議同學可留意2016年立法會選舉的資料,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新聞或可在答題時作補充資料。

●現代中國

經濟

‧製造業升級轉型:內地實施一孩政策多年,工廠開始難聘請人手,不能再依賴勞工密集的生產模式,需轉為資本密集或採用高新科技。

環境

‧必會留意霧霾,而除空氣污染,內地的水資源也值得注意。

社會

‧社會保障制度:如民眾無錢就醫的情况有改善;信用制度涉及的人臉辨識、安全、私隱等討論。

文化

‧文物保育:如內地大肆開發旅遊區,又有太多文物,保育情况不理想,也可留意與商業化的衝突。

●全球化

‧如「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一樣,較多跨議題題目,溫習和答題時必須緊扣全球化的特徵,如商品市場一體化、人力資源一體化等。向度方面,經常考核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建議同學留意與綜合國力的連繫,因2019年DSE卷一首次問及孔子學院,故一些老掉了牙的議題也不能忽視,另器官捐贈等恆常議題也要溫習。

●公共衛生

‧本港醫療系統失衡是備受關注的議題,包括牀位爆滿、急症室需求等。另一個重點議題是自願醫保,例如扣稅安排、實施的困難、有否其他更好的方法等。可與「全球化」跨單元考評,議題包括醫療旅遊、安樂死、基因改造及複製技術。

●能源科技與環境

‧可注意能源外交,DSE從未考過,但如果問及新興能源,便會牽涉能源外交,如北冰洋的能源爭奪。同學未必需要深究能源發展的歷史,但可特別留意全球的能源蘊藏量分佈,如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豐富等。DSE卷二若問及能源的議題,而同學缺乏相關背景知識,答題便會空泛。

‧另外,可持續發展中較熱門的議題是可持續交通,例如由本港塞車情况,討論電子道路收費、汽車分流等,而可持續交通通常包括在智慧城市之中,本港的新發展有洪水橋的環保運輸系統。「走塑」行動也可留意,包括走塑的產品、微塑膠的禍害、回收及環保業發展等。

◆聖公會梁季彝中學通識科教師陳志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網購:近年的青少年潮流,亦能連結「全球化」考問

‧父母子女衝突:整體而言可能問及人際關係多於個人成長的部分,此議題亦可連結跨代衝突等概念

●今日香港

‧房屋問題:教師留意此議題多年,估計會考問一些較深奧的內容,如土地供應爭議,包括填海、「明日大嶼」規劃、貨櫃碼頭上蓋建屋等

‧青年上游比較容易出題,人口老化也是熱門議題

●現代中國

‧農民工、大灣區、城鄉污染及保育:過往DSE對於單元三通常會考問一些比較概括的議題,未算非常深入。大灣區議題可留意其發展如何影響當地及本港發展,「一帶一路」議題有說曾很熱門,但此議題近年似乎「攤凍」了,不過畢竟是大議題,也要留意

●全球化

‧全球化及反全球化:這議題容易出題,而且美國總統特朗普近年多次提出「反全球化」,相關議題變得熱門;另外可留意電影全球化,上屆文憑試考生於「韓流」文化一題表現特別好,也可能再出現流行文化題目

●公共衛生

‧豬流感等大型傳染病:這單元大多以大型疾病出題,豬流感、非洲豬瘟等大型傳染病要特別留意

‧精神健康:過去一年香港的熱話之一,可連結至單元一及單元二

●能源科技與環境

‧市區重建:DSE從未考過,近年陸續有大型市區重建計劃落成或掀起爭議,如灣仔區及觀塘區等,非常便於出題

‧上網電價:同時可連結至污染及保育議題;此單元較少獨立考問一種能源的好壞,如核能等,可留意跨單元議題

■《通通識》editor's choice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網紅×中國:網絡紅人的議題可連結個人成長、建構於虛擬世界的人際關係、青年出路等,由於中國內地非常流行網紅,亦有網紅會兼售產品,也可連結網購題目及改革開放後內地人文化習慣的改變

●今日香港

‧法治:政治題為學生較難掌握的題目,可留意與法治的相關指標,扣連本港的生活素質升跌,以及司法覆核爭議等

‧電子支付:本港的智能手機支付技術日漸成熟,金融科技發展愈趨重要,金融管理局亦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廣為市民接受。然而,同學可留意電子支付的利弊及私隱等爭議,以及留意現金付費的優點

●現代中國

‧省市爭奪人才:過去戶籍問題主要討論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的差別,造成城鄉阻隔,以及衍生人口流動、農民工和留守兒童問題等。近年內地各城市的城鄉統一戶籍制度已相繼推出,同學可留意相關政策最新情况,如各省市推出「爭人才」落戶政策,以現金及福利吸引各地人才入籍,當中亦包括文化、生活素質等概念

●公共衛生

‧非洲豬瘟:大型傳染病是熱門議題,非洲豬瘟疫情牽涉多國,並包含多個概念,如國際協作、資訊全球化、衛生意識等

●能源科技與環境

‧污染:此單元大多跨單元出題,同學可留意香港近年空氣污染的情况及相關政策,如修訂空氣質素指標的爭議、噪音污染與城市發展的關係等

[通通識 第626期]

更多教育
綠色透視:親子「識食兵團」  落區學「走塑」
【明報專訊】「走塑」風氣席捲全球,不同國家或地區也有人響應自備餐盒及餐具到超市、餐廳等購買食物,推動「裸買」文化。香港亦不例外,有愈來愈多店... 詳情
摘星拆解:如何應對跨境傳染病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香港2020年1月22日首現「高度懷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個案,更一日爆出兩宗,分別為乘高鐵由武漢經深圳到港的39... 詳情
不易融掉的土耳其雪糕
【明報專訊】我們平日吃雪糕要與時間競賽,不然雪糕就會很快便會融掉。不過有一種雪糕,你不用擔心以上問題,土耳其雪糕的質感特別黏稠,且不易融掉,... 詳情
世界這樣大:土耳其雪糕惡作劇
【明報專訊】土耳其雪糕店經已全球化,可在各地找到,不過吃雪糕前總要被作弄一番,土耳其導遊Ya?ar(圖)說:「在土耳其,有些雪糕店職員會和外... 詳情
新聞有常識:大人物言行與聲譽
【明報專訊】大人物備受注目,他們的言行關係着個人聲譽及形象外,更會對他人帶來影響,也是行事為人的榜樣。以下人物的行為會是你學習的榜樣嗎?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