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讀日常: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 給快將畢業的同學

[2019.05.10] 發表
最先要接受的變化,是看事情的角度

【明報專訊】四月份的一個星期,我在文學與電影課講授詩與電影。下課前讀了一首詩,相信很多文學愛好者都很熟悉;這首詩也啟發了奇斯洛夫斯基導演拍攝他的遺作《紅》。在帶點悶熱的下午,我在課室開始讀〈一見鍾情〉*: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詩人辛波絲卡美麗的文字,講愛情的偶遇其實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突發」,在二人真正相遇之前,他們可能已經在城市擦身而過千百次,只是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不知而已。

那個下午,我特別留意到詩中的一句話,好像它故意從書中跳出來跟我打招呼:「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為何變化是美麗呢? 在我們成長的教育中,父母總希望我們學有所成,然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認識一個穩定的伴侶,結婚養育下一代。對於「穩定」的追求,似乎是華人社會一個普遍的現象。 〈一見鍾情〉談愛情,但可以引發我們思考其他事情。

活在一個樓價高、物價貴、工種少的社會如香港,「穩定」已變成奢侈品,但這裏我不想談社會層面的原因,而是人生根本是不穩定的,無論社會環境如何,在人生的任何階段,變化其實是必然的。我所理解的變化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吧,讓我以一些生活經驗分享一下。

第一種是預期的變化。踏入了四月,大學四年級的同學快要畢業了,一隻腳已經踏進了社會。預期的變化當然有預期的問題,例如找不到合適工作啦、報不到進修的學校啦等等。然而,就算預期的變化都有不能預期的問題,讓我們措手不及。當年我從宿舍搬回與家人居住,重新適應一種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是一場充滿困惑與挑戰的學習過程。

第二種是沒有預期的變化,這方面的例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多,不光是失戀、死亡等。我有幾位比我年輕的學者朋友,他們辛辛苦苦讀了博士學位,一直在大學做着沒有保障的合約講師工作,每星期的教學時數是駭人的,最近他們都決定離開學術界了,走人生另一條路。我非常佩服他們的勇氣和能力。當他們穿上畢業袍的一刻,又怎會預料到有這一天?

「變化無常更是美麗」這一句,不是要把人生的轉變浪漫化,而是讓我們接受變化,準備自己。當大雨過後,太陽出來的一刻,我知道生活其實從來不是穩定的。

*出處:辛波絲卡(著)、陳黎、張芬齡(譯),《辛波絲卡》(台北:寶瓶文化,2011年)

■黃淑嫻

作家、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創作小說、散文、詩。作品包括小說集《中環人》(獲第 25 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近作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

■阮智謙

攝影師、導演。曾獲鮮浪潮電影大獎。攝影作品包括《東西:也斯紀錄片》、《1918:劉以鬯紀錄片》等。出版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

文:黃淑嫻

圖、圖說:阮智謙

[語文同樂 第380期]

更多教育
閱讀篇章:〈王良辭乘〉
【明報專訊】我們常常說:「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然而,「小我」也好,「大我」也好,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這句話說多了,不免淪為委曲求全的藉... 詳情
【明報專訊】(語譯填充) ■1. 早上 2. 優秀 3. 你 (實戰篇) ■1. D(文中沒有提及王良的射箭技... 詳情
卷二練筆:立意昇華2 逆向思考
【明報專訊】「經過這事後,我有很深刻的體會」、「最後我帶着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去」、「母愛真偉大」,這些立意,不知有多少學生在多少次寫作中表達... 詳情
【明報專訊】■1. 知足常樂 不知足常樂,人生要常懷不知足,才能進步、超越、再進步。能夠永恆地進步,不是常樂的事情嗎? ■2. ... 詳情
綜合精練:專題文章︰歸屬感
【明報專訊】■題目 菁英中學為加深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決定舉辦連串試後活動。試以學生會主席樂融融的名義,撰寫一篇文章,先指出菁英中學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