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法律配套 人臉識別難遏醫院「掛號販」
科技或可使執法部門藉以治理被患者深痛欲絕的醫院「號販子」(黃牛)。目前北京已有30多家醫院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以助執法部門及時發現黃牛。同時今年北京市將成立首個建立執法部門、掛號平台、醫療機構3方共享的黃牛黑名單制度,效果還待時間檢驗。
掛號每個可售萬元 「黃牛」集團化
一名醫生朋友曾向記者抱怨,其任職的北京遠郊區縣三甲醫院內的醫生,常被近郊城區的大型三甲醫院「借調」,因很多遠郊區縣的患病長者寧到市區醫院就醫。不少人一直視北京的醫院水平屬全國最高,各地許多病患都選擇到京治療。這現象亦催生醫院職業黃牛,將幾元的專家掛號,轉手出售數千甚至上萬元牟利。目前在京的醫院黃牛已呈集團化及專業化發展,部分黃牛為壟斷,甚至不惜恐嚇病患和醫生。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在介紹人臉識別系統時表示,「系統主要針對在醫院周邊經常進行倒(轉賣)號的人,進入到醫院後會被識別出來,警方可及時勸阻和處理。」不過他指出一套系統只有16個攝像頭,無法覆蓋所有角落。
未納《刑法》 罰款最多1000
人臉識別系統或可甄別黃牛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醫院倒賣專家號的行為並未如倒賣車船票的行為被納入《刑法》。過往執法部門在打擊醫院黃牛時,只能以公安制定的治安處罰條例處罰,一般最高拘留10日、罰款500元,聚眾擾亂秩序為首者最多拘留15日、罰款1000元。相比上萬倍利潤而言,難起阻嚇作用。如此情G下,縱有「神器」助陣,似亦難撼動「號販子」的利益。
明報記者 鄭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