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信訪之路 縱有制度不易走

[2019.03.14] 發表
國家信訪局負責處理內地民眾及組織向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領導的信訪申請,亦需協調及指導全國的信訪工作。圖為國家信訪局來訪接待司,負責接待國內民眾和境外人士等來訪、反映民眾來訪訴求、處理群眾來京集體上訪等。
國家信訪局鄰近地區曾是大量全國訪民聚集的地方,他們在辦公大樓旁聚居,形成「上訪村」。但2014年5月起,國家信訪局不再受理越級上訪。為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能順利進行,2007年時北京警方大舉掃蕩上訪村,圖為一些上訪人士在村邊街角暫時棲身。
2017年過百名重慶老兵身穿統一軍服,上訪重慶市來訪中心,要求政府解決他們退役後的生活問題。2018年3月國務院提請人大審議,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加強保障退役軍人。

【明報專訊】在香港,我們遇到不公事,可循法律程序或透過申訴專員公署等機制申訴,中國內地民眾則有其特有的制度化政治參與——信訪。內地的電影不時有關於信訪的題材,如農村婦女受屈,走到北京相關部門上訪申冤。信訪制度是什麼?此制度有何利弊?如何影響現代中國人民的生活、政府威信和管治成效?

信訪是什麼?

據《信訪條例》,信訪是指以書信、電郵、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有關行政機關須依法處理。

中國於1950年代建立信訪制度,蒐集和傳達百姓意見。2005年國務院通過更新《信訪條例》,它是維護信訪秩序及保障信訪人的法規。國家亦設國家信訪局,負責處理民眾及其他組織向黨中央、國務院的信訪等。

每年有多少宗信訪?

國家信訪局指出2016年截至9月30日,各地信訪累積個案約有7.4萬件,結案化解率達92.3%。不過數據公布後,有傳媒報道逾千訪民到北京信訪局門前集會,指這統計數字為「報大數」。

據人民網報道,國家一度設信訪排名及通報制度,信訪件數與地方黨政領導升遷直接掛u,因此各地信訪部門不時阻截人民信訪;2013年政府改革制度,不再公布各省市的信訪排名,有地方政府亦取消以信訪人數作為考核官員政績的做法。

為什麼信訪制度是中國特有?

據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學者應星〈中國信訪制度的運作機制及其變化〉一文,由於現代中國沒有西方憲政體制下的三權分立,司法往往受制於政治,國家權力高度集中在執政黨及其政府機關,各級政府官員亦習慣聽命於上級官員而非底層民眾。因此,當民眾的利益受到侵害,遭遇司法不公或官官相衛的困境時,最主要的救濟渠道就是向更高級的黨政機關求助,即尋求信訪。

◆信訪程序示意圖(圖)

■信訪制度的意義

建立和諧穩定社會

信訪局長舒曉琴2018年在中共中央刊物《求是》撰文,總結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有關信訪的指示為「十個深刻指出」,包括信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有益補充;她亦提出信訪制度可以維權與維穩,政府可回應民眾的訴求,亦可保障其訴求獲公平對待。

表達意見渠道

除了向政府申訴,信訪亦是內地民眾合法向政府提出意見的渠道,尤其是關於地區設施的建議,民眾向地區信訪局表達意見後,政府可改善設施,惠及民眾。如據廣州市信訪局的網頁,有市民向當局表達廣東藥科大學北校區嚴重積水,更一度停水停電,該區住房和建設水務局其後回應此信訪,指出為保障校園及周邊排水安全,將加強巡查及維修,亦建議校方改善校園區的排水設施。

監督施政

信訪局長舒曉琴表示,信訪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即信訪制度可助政府分析社情民意,及時提出改進、完善政策。據2018年上半年數據,網上信訪佔總受理信訪量逾半。內地《經濟日報》報道,現時官方接受網上信訪,民眾可於網上查詢、跟進、監督及評價整件信訪事項辦理的過程,從中監察政府施政及運作。

■信訪制度的問題與漏洞

暴力「截訪」

因民眾上訪隨時影響地區官員的仕途,內地不時有暴力「截訪」的新聞,即強行阻截民眾信訪,更可能與黑社會有關,截訪變成黑道的生意。2018年4月,山東聊城「于歡案」(山東男子于歡目睹母親遭「大耳窿」侮辱,用刀殺死1人、刺傷3人)涉黑人物吳學占等人受審,據澎湃新聞引述知情人士稱,吳學占等人2013年時將截訪當成一門生意,開價在北京攔截上訪者,每人收費3000元(人民幣,下同),送回當地則收5000元。上訪者王婦表示,當年她剛從北京回鎮就被綁走,吳學占等人綑綁她雙手及倒吊,不但毆打她,更虐待並用槍威脅她放棄上訪,王婦被迫答允不再上訪。

官方監控

在訪民上訪前,有指當局會加強監控,以防他們上京。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訪民試圖進京接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高峰期,有指各地官員會竭力截訪。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在2017年兩會前到湖南婁底市新化縣新渡村,想採訪準備在兩會期間進京上訪的兩姊妹楊靈華和楊晴華。楊氏姊妹聲稱,她們的父親在一次徵地糾紛中被打至重傷不治,但多年來政府沒有給一個說法。姊姊楊晴華曾經多次進京後被遣返原籍。結果BBC記者在當地被身分不明的人毆打,還被迫寫下「非法採訪」的悔過書。

據自由亞洲電台2018年報道,來自福建的唐兆星、林應強、歐中輝、林賽英等6名訪民發出聲明,指過去10多年曾多次到北京上訪,但逗留時間都忙於上訪維權,沒有真正遊覽過北京及當地名勝古蹟。他們為免福州駐京辦騷擾及當局將是次旅遊定性為「非法上訪」,故意聲稱其只往北京旅遊。

長時間投訴無門

信訪未必一定有成效,很多信訪者長時間不斷信訪,亦未必可討回公道。內地知名愛滋病維權人士田喜2018年在河南病逝,終年31歲。田喜是河南省「血漿經濟」的直接受害者,9歲因輸血感染愛滋,成年後走上維權之路,因上訪多次被捕。

港商蔡潤標在內地開設的工廠2002年被查封,幾千萬資產被法院以80萬元拍賣,最後拍賣所得也被村委用於給工人發工資,自己一分未剩。之後的16年,蔡不斷打官司,亦集體北上請願,他指「經常有內地的上訪者來找我取經,我跟他們講,有道理就大聲講,愈吵得厲害就愈有效果,一人去吵沒人理,人多力量大」。至2018年蔡接受媒體訪問時仍表示申訴未果。

■關鍵字看信訪

【訪民】﹕信訪人的俗稱

【走訪】﹕指信訪人親身造訪信訪機關部門提出意見或申訴

【越級上訪】﹕有信訪人認為在基層信訪不能解決問題,轉向省城或進京的信訪部門求助,稱為「越級上訪」。2014年5月起,越級上訪不予受理

【掌上信訪】﹕指以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等渠道信訪,國家信訪局2016年增設手機信訪和微信信訪。2018年上半年,網上信訪佔總受理信訪量逾50%,為民眾信訪的主要渠道

[通通識 第571期]

更多教育
題型拆解﹕「持份者衝突」答題結構
【明報專訊】「分析持份者衝突」是文憑試通識科卷二常見的一類題目,考核同學能否從不同持份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作答時,同學應注意每段結構,以下做法... 詳情
世界三分鐘﹕美式快餐風靡全球
【明報專訊】無論在香港還是到外地旅遊,某些餐廳「總有一間在附近」,例如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它們售賣的漢堡包、薯條、炸雞等廣受世界各地民... 詳情
透視救援﹕資源缺乏  考驗南蘇丹孕婦
【明報專訊】16歲結婚生子,在香港會被視為過早,在非洲南蘇丹卻是很普遍的現象。當地少女在家人安排下,未成年先結婚,結果身心尚未成熟便要懷胎十... 詳情
觀點與角度﹕應設支援中心助性暴力受害者?
【明報專訊】不少性暴力受害者事後四處奔走,在經歷多重求助程序中受到二次傷害。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2018年12月在立法會提出動議,要求政府... 詳情
概念解碼﹕肥胖問題席捲全球
【明報專訊】肥胖影響健康,特別容易患上代謝綜合症和心血管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成人「超重」(overweight)即BMI(身...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