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水域填海 增至1700公頃經過
【明報專訊】.2016年10月
規劃署公布《香港2030+》研究,提出交椅洲附近水域及喜靈洲避風塘一帶填海約1000公頃,建造東大嶼都會
.2017年9月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立,為期18個月,檢視土地供應來源
.2018年4月26日
土地小組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東大嶼都會成為中長期選項
.2018年6月
政府內部展開《施政報告》的政策制定,特首林鄭月娥冀以大嶼山為願景,探討能否有相關論述,技術部門初步檢視後,認為中部水域可填海1700公頃
.2018年7月初
林鄭月娥公開表示,已要求土地小組向政府分享在土地大辯論中掌握到的社會看法,令《施政報告》不會「交白卷」
.2018年9月24日
土地小組向林鄭月娥提交「初步觀察」資料,指社會大致同意需建立土地儲備和未雨綢繆
.2018年9月26日
土地大辯論結束
.2018年10月10日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在交椅洲和喜靈洲一帶填海1700公頃建造人工島,面積較《香港2030+》研究多七成
資料來源︰發展局長黃偉綸、明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