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魚充吞拿 鯽魚當紅鯛 平價海鮮冒貴價貨
多市72%餐館海鮮貨不對辦 組織倡歐盟準則標明學名

[2018.08.29] 發表
調查指出,消費者吃下的海鮮,近半名不副實。(明報圖片)
市民購買海鮮,可以考慮具有商譽和有口碑的店鋪。(明報圖片)
Oceana Canada撰寫報告的封面。
多倫多餐館貨不對辦海鮮超逾7成。
報告指出最常見平魚代替貴魚的情況和理由。

【明報專訊】加拿大消費者到商店買魚或到餐館用膳時﹐所食用的海鮮有可能近半是貨不對辦。本想吃白吞拿或鯧魚(butterfish)﹐最終到肚的卻是有海鮮瀉藥之稱的油魚(escolar)。單在多倫多,這項調查顯示有72%的餐館出售的海鮮是是貨不對辦。

組織Oceana Canada在全國5個城市(多倫多、溫哥華、維多利亞、渥太華和哈里克斯)共177間零售店及餐館﹐收集的382份海鮮樣本中﹐有近半是被錯誤標籤。當中以鯛魚(Snapper)﹑黃尾(yellowtail)及鯧魚的情況最嚴重。所有被抽取的樣本都被魚目混珠。

其次就是鱸魚(seabass)﹐錯誤標籤的比例達50%﹔鯿魚(sole)﹑吞拿及比目魚(halibut)則分為42%﹑41%及34%。這些海鮮經常被人以油魚﹑鯽魚(tilapia)或 日本鰤魚(Japanese amberjack)取代。

Oceana Canada的萊文(Julia Levin)表示﹐貨不對辦的問題不但令消費者多付金錢﹐而且還涉及食物安全﹐危害海洋生態。如消費者因錯誤標籤而食用了可致過敏的海鮮﹐後果便不堪設想。

Oceana Canada從魚類樣本中抽取DNA﹐再將結果與加拿大食品檢查局(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CFIA)的魚類列表對比﹐卻發現有當中44%的樣本與標籤不符。當中有52%的錯配出現在餐館﹔22%發生在商店或市場。 

Oceana Canada在多市抽取的96個樣本中﹐有57個貨不對辦(佔60%左右)。57個樣本中又有73%是以平價海鮮代替貴價貨﹐如以大西洋三文魚代替卑詩三文魚或帝王鮭(Chinook Salmon)﹔黑線鱈(Haddock)則當成鱈魚(Pacific cod)。

57個被魚目混珠的樣本中有33個(58%)更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如以亞洲鯰魚(Asian Catfish)當作鯿魚﹔鯽魚則當紅鯛魚出售。

紅鯛樣本全部名不副實

魚目混珠為謀豐厚利潤

更有甚者﹐在多市收集的14個標籤為紅鯛魚的樣本﹐全都貨不對辦。其中一個所謂紅鯛魚的樣本﹐但其實是白斑笛鯛(twinspot snapper)。該魚類因會令人中雪卡毒(ciguatera poisoning)而在部分國家被禁售。

有魚販認為﹐海鮮錯配或只是純屬意外﹐皆因全球海鮮供應鏈相當複雜﹐由漁民捕取漁獲後﹐直至送到商店出售﹐經過多重處理程序﹐很易出錯。

但萊文則認為﹐大部貨不對辦的情況是人為刻意做成。目的是以平價魚代替貴價魚﹐圖取更豐厚的利潤。不過﹐問題未必出在出售海鮮的商店或餐館﹐相反他們可能也是受害者。

Oceana Canada敦促聯邦政府﹐收緊海鮮標籤的規格﹐與歐盟看齊。而歐盟要求所有魚類必須展示學名﹑捕捉方法及其他相關資料。有研究顯示﹐當歐盟實施更嚴謹的標籤格式後﹐魚目混珠的情況亦隨之減少。

此外﹐該組織亦希望CFIA可推行追縱系統﹐海鮮由被撈獲開始至被送到商店或餐館的過程中﹐都可以追蹤相關資料﹐令整個供應鏈更具透明度。

CFIA則表示﹐目前正審視該份報告﹐但對於Oceana Canada建議推行追蹤系統﹐則不願置評。

但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副教授漢納(Robert Hanner)則認為Oceana Canada的報告有跨大之嫌。他指出﹐CFIA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間﹐向入口商﹑處理商及零售商抽取114個樣本作測試﹐發現當中只有6%是貨不對辦。

更多要聞一
修改國藉法對付雙非嬰 移民部前高官︰殺雞用牛刀
【明報專訊】有前聯邦政府公民及移民部長認為﹐外國孕婦掩飾來加產子的動機﹐以旅遊簽證來到加拿大後﹐再誕下雙非嬰﹐以便為嬰兒取得加拿大國籍﹐實屬... 詳情
北約克「公仔妓寨」 擬下月開張
【明報專訊】打算下月8日在央街夾雪柏路區域的「公仔妓寨」﹐雖然不是「打真軍」﹐但也引來頗為強烈的抗議聲浪。區內居民正在收集請願簽名﹐希望市府... 詳情
家長憂慮子女吸大麻 機構苦無經費辦講座
【明報專訊】加拿大將在10月17日起正式實施大麻合法化,令絕大多數的華裔家長深感擔憂。然而,多倫多華人社區兩大社區服務機構因苦於缺乏經費等因... 詳情
華女任職多元文化客戶服務 指控Shaw優惠華裔客違法不當
【明報專訊】電訊公司Shaw Communications和Shaw Cablesystems (下統稱Shaw)遭一名被解僱的前華裔職員入... 詳情
本地華人公關公司指出,主流企業加入華語服務已是不能忽視的市場趨勢,不但於商界盛行,連社會機構和政府也積極提供不同語言的服務。 公關公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