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灣當局明年7月1日起禁止公營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提供即膠飲管,並由2020年開始,分3階段減少塑膠餐具使用量,最終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塑膠製品。英、美國等國家也為管制即棄餐具制訂時間表,有意在2020年或以前取締即棄塑膠餐具。有可降解即棄餐具生產商表示,近年港人走塑意識較高,但要食肆接受可降解餐具仍有困難,因為價格較一般即棄餐具高出數倍,不易普及,希望政府教育市民選購較環保的餐具。 可降解餐具價高 生產商籲教育 輝捷製造有限公司創辦人張美鳳表示,外國10多年前已有技術以澱粉製造即棄餐具,最大缺點是不耐熱及價格高昂等;近年技術不斷改良,餐具已可盛載80℃食品或飲品,盛載食物數小時不會變軟,但成本高出塑膠餐具以倍計,故該公司產品以出口為主,本地則有一些出售環保產品的店舖入貨,以套裝發售,數件餐具約10元,銷量不算多。 張美鳳對本港落實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信心不大,希望政府不要一刀切禁止使用即棄餐具,「有些時候,例如買外賣在街進食,仍需要餐具」,她認為可教育市民選用價格較高的可降解餐具。 綠色力量副主席文志森表示,政府現時做法是任由自由市場調節,結果造成環境不公義,使用即棄餐具的市民迫使所有人承擔環境代價。文志森認為,香港應跟隨國際步伐,研究取締即棄塑膠餐具,市民如要使用即棄餐具,自然應付出較高代價購買可降解的環保產品。 日製可食用筷 比利時薯皮製杯 事實上,外國除立法限用塑膠,亦有把即棄產品變為可降解,甚至可食用。可食用筷子去年在日本面世,當地生產商用蘭草製成榻榻米味道的餐具。其他產品包括印尼以甘蔗製造飯盒,比利時則用廚餘薯仔皮製造杯及碗碟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