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繼早前網民發現,教育局網上資源嘅一篇文章,話粵語唔係母語惹爭議後,網民繼續挖掘教育局推動普通話嘅動作,近日再發現教育局一個教中文寫作嘅網頁,附件嘅檔案名稱都係普通話拼音,唔係常見?英文檔案名。教育局就同Emily大派定心丸,話咁都係慣常做法,叫大家唔使過分猜測。
普通話科指引?檔名反而用英文
網站欄目叫「中小學中文實用寫作參考資料」,講解唔同實用文體嘅應用。上面有15份附件,但Emily發現,除咗「前言」同「鳴謝」檔案分別用「preface」同「acknowledge」嚟做檔案名之外,其餘13份都用普通話拼音命名,將「便條」命名為「biantiao」、「書信」作「shuxin」等。Emily喺局方上載課程文件嘅另一頁面,下載小一至中三嘅《普通話科課程指引》,檔案名反而用英文「PTH Curriculum guide」表達。
教育局就同Emily講,數字同字母拼合,同埋用拼音做檔案名係慣常做法,毋須過分猜測,有關資料其實係由前教育署中文組,喺早於2001年編製,內容涵蓋中小學生日常生活接觸到嘅實用寫作類型,為咗方便教師作為校本學習材料,而上載去網頁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