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頭痛、經痛、肩頸痠痛,台灣人習慣一痛就吃止痛藥,衛福部食藥署指出,台灣人一年就要吞掉9億顆。一名55歲男子因頭痛欲裂,自行服用17顆乙醯胺酚類的止痛藥,服藥後仍未改善,索性喝酒想麻醉止痛,不料服藥飲酒後竟狂吐不止,緊急送急診洗胃後才保命。藥師提醒,吃止痛藥絕對不能喝酒和吃葡萄柚類。 食藥署昨天舉辦止痛藥衛教記者會,據健保署統計,2016年健保開立的止痛藥約9億顆,每年的健保數量都差不多,但還不包含民眾自行購買的非處方止痛藥;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祁若鳳提醒,民眾自行買止痛藥,若服用3天症狀未改善,應停藥就醫。 傷肝狂吐 緊急洗胃保命 開業藥師王俊傑舉「普拿疼」成分乙醯胺酚為例,該成分對解熱止痛效果好,經肝臟代謝,一天最好別吃超過8顆(4000毫克),否則傷肝。該名55歲男子一口氣吞掉17顆,加上服藥後飲酒,肝臟承受不了導致嘔吐不止,男子緊急向他求救後,才協助掛急診洗胃,保住一命。 王俊傑建議民眾每次服用時先吃1顆,若症狀未改善可再補1顆,單次以2顆為限,下次用藥間隔4至6小時;若一天內服用超過30顆止痛藥,就有致命風險。 吃止痛藥還有2大禁忌,王俊傑提醒,一是不能喝酒,以免造成肝功能異常;此外,應避免同時食用葡萄柚類,否則可能增強或減弱藥效。 藥品組副組長祁若鳳說,常用的各類止痛退燒藥成分,在臨H上十分安全,但每年仍接獲不少相關非嚴重不良反應通報,多為服藥後引發噁心、嘔吐以及嘴破、眼睛癢等皮膚症狀等,各成分都有約1、200件通報數,還是要小心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