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犯顏直諫的臣子

[2018.05.11] 發表

【明報專訊】每個人都有「盲點」,思考多周全也可能因「看漏眼」而做錯事,因此需要他人協助,從旁指正。唐太宗身邊就有一名不怕皇帝發怒、敢於指正皇帝錯失的魏徵。雖然他經常犯顏直諫(粵音間),更氣得唐太宗一度想殺死他,可是他仍贏得唐太宗敬重,其名字更流傳後世。

嫵媚的男人?

魏徵是唐太宗身邊重要的大臣,魏徵敢言直諫,聽起來相當「男子漢」。可是《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曾形容魏徵:「大家說魏徵舉止豪邁灑脫,我卻覺得他很嫵媚。」「嫵媚」多形容女子姿態優美可愛、具吸引人的魅力,而唐太宗以此形容魏徵,可見魏徵的魅力十足!

「良臣」非「忠臣」?

魏徵曾被指徇私,調查的官員向皇上表示,魏徵雖然遭陷害,但行為亦不夠謹慎,應予責備。不過,魏徵跟皇上說:「若皇上只着眼於細節,人人只重視小事,結果大家做事不敢有作為,到時國家是興是亡就難說了!」接着還說:「我盡心為國,希望皇上讓我成為良臣,而不是忠臣。」意思是如果皇上是明君,國家富強,魏徵就能得「良臣」的美名;反之若皇上不聽諫言,國家衰亡,臣子也不會有好下場,最終後人只會評價其為「忠臣」,而不是有作為的「良臣」。

魏徵是鏡子?

魏徵病逝的時候,唐太宗非常傷心,還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意思是如果以人作為鏡子,可以對照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過失,唐太宗不禁感嘆:「現在魏徵離開了,我少了一面鏡子啊!」

既是大臣又是神仙?

小說《西遊記》中,魏徵於白天是大臣,晚上是神仙。故事中魏徵要監斬犯事的老龍王,可是老龍王不想正法,便請唐太宗白天時拖着魏徵,但老龍王最後還是被斬。老龍王心懷怨恨,其魂終日大鬧皇宮。魏徵派了秦瓊、尉遲恭在前門守着,自己則守在後門,唐太宗不想他們操勞,請畫師畫下他們的畫像貼門代替,效果一樣。自此魏徵也成了「門神」的一員。

■想一想

你覺得直接指出他人的錯失困難嗎?為什麼?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72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