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眾諮詢的18個選項中,佔地65公頃的屯門內河碼頭用地發展方案佔了兩項,包括用作重置棕地作業或發展住宅。屯門是本港空氣質素最惡劣地區之一,有環團擔心一旦發展內河碼頭,會為該區帶來更多人口及車流,空氣將再惡化。 長踞空氣污染重災區前列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文件中,就屯門內河碼頭發展提出兩個方案,其一是將碼頭用作重置新界的棕地作業;其二是將屯門西面沿海工業設施等遷至擬議的龍鼓灘填海地,騰空內河碼頭作住宅用途,預計可提供2.2萬個單位。後者發展難度不小,諮詢文件提到,其中一個挑戰便是空氣質素問題。 屯門多年來是空氣質素最惡劣地區之一,環保署2013年底推出「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近4年來,屯門每年相關指數達到7或以上、即健康風險達「高」或以上的時數,一直是13個一般監測站中最多。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稱,若將內河碼頭用地用作住宅或重置棕地作業,人口及車流量將增加,相信會令二氧化氮、PM10、PM2.5及臭氧等污染物增加,導致空氣污染惡化,質疑政府未有考慮該區是否適合更多人居住。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認為,若新增的人口需跨區就業,對空氣質素的影響較大,若能原區就業,則影響相對較小。 鄰發電廠填料庫 可建2.2萬伙 立法會新界西議員尹兆堅認同,現時內河碼頭附近有發電廠、公眾填料庫等設施,空氣質素差,不適合作住宅,而碼頭附近的屯門40區及46區擬發展為物流園,會帶來更多重型車輛。他認為,若將工業設施移至龍鼓灘,相信碼頭用地適合作住宅;惟有關方案要先在龍鼓灘填海,涉及環評等法定程序,或會遭村民反對。 屯門區議會主席梁健文稱,希望政府向區議會解釋若發展內河碼頭,區內空氣質素、交通等將如何改善。 明報記者 畢嘉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