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震央映秀鎮在10年後已經大變樣,新修的都汶高速公路取代了原先的「生命線」213國道,半小時從都江堰直通映秀鎮,不用如以往在臨懸崖的盤山公路上行車1個多小時才到。映秀鎮是汶川「特別旅遊區」的一部分,由於已不適合發展工業,當年的發電廠、鋁廠、機械廠全部關閉,村民生計全靠旅遊業,惟生意冷清,他們都盼望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2月訪川所言「使地震遺址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能夠帶動經濟。 遺址仍埋師生 照推留影服務 新映秀鎮的入口處就是漩口中學遺址,至今仍有20個死難師生被埋在該處,不過現在的商業味甚濃,旁邊有店員不斷用大聲公推銷「地震體驗館」門票,遺址內還有「即影即有」快相站,遊客可以與廢墟合影,打印相片再製成鎖匙扣等紀念品。 映秀鎮上有不少農家菜館和家庭旅館,26歲的村民馬小姐表示,旅館房間其實都是她家的村屋多餘房間改建而成,每戶四五間房,價格由幾十元(人民幣,下同)到百餘元不等,「賺不到什麼錢」,而且「電費還很貴」。汶川地震發生前,當地的發電廠向映秀鎮免費供電;馬小姐說,自己記憶中從未交過電費,但震後發電廠搬走,村民反而要交電費。 44歲的吳先生亦稱,以往映秀鎮是靠上述工業發展,「你想想一個電廠企業多少人?即使每人每天在鎮上消費10元,那是多大一筆帳?」又認為全鎮單靠旅遊業無法發展,「不是說政府規劃發展這個產業,這個產業就一定會發展的」。他說習近平指示把四川變為「培訓基地」,希望能有多些人流,記者糾正他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堅稱「那不就是培訓基地嘛」。 不覺發災難財﹕倖存者應做的事 馬小姐不覺得自己「發災難財」,她認為在遺址經營旅館,可向大家講講地震知識,普及逃生常識,「這是倖存者應該做的事情」。重慶遊客鄧小姐說,覺得地震遺址保存下來很好,令她學會「珍惜身邊人」,「畢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先來」。成都遊客陳先生則稱,雖然是受了生命教育,但還是覺得「不是很吉利」,來過一次就不會再來。 ■下期預告﹕譚作人出獄後堅持發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