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雄:不會建議特定表述方式
【明報專訊】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昨在立法會會議就課本評審小組就送審歷史科教科書事件提出質詢,教育局長楊潤雄書面回覆指出,若教科書作者「在申論觀點和立場時沒有輔以佐證」等原因,導致「可能誤導學生有關觀點的出處」等,評審小組便會提出評語,強調「評語不能抽空理解,必須整體看內容的前文和後理」。
每本課本 教局內外5人評審
葉建源列出多個早前報道,如「中國收回香港」字眼,被課本評審小組評審為「措辭不恰當」,詢問相關評語的理據,以及在過去5年有否公開過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課本的評審報告等問題。楊潤雄回覆指每本送審教科書由約5名局內、外評審員組成評審小組評審,局外評審員經由專科組推薦,任期一般為2年。而在過去5年,歷史科的評審員數目約57至74人,中史科約45至85人。
稱評語目的﹁供出版社參考」
楊潤雄指課文用詞應精準及不流於空泛,而評審小組評審個別語句是否恰當,「取決於該語句是否令前文後理條理清晰、是否能支持篇章中的立論」等因素。他解釋評審報告評語是綜合評審員意見而成,目的是「供出版社及作者參考」,而評審內容只供出版社內部參閱,不會公開,免令有關人士聲譽受損。
他重申不會回應「個別有關課本的評審報告的報道」。他又指因出版社負責編寫教科書,「評審小組和本局均不宜,也不會建議特定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