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展開為期5個月的「大辯論」。消息指出,長達80頁的諮詢文件除列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亦解構本港土地供應短缺的原因,指出過去15年填海造地較1980、90年代下跌八成,引致供應「未到位」,預料未來土地短缺遠超政府估計的1200公頃。有知情人士表明,未來8年土地短缺情G最為嚴峻。
01至15年填海造地690頃 大跌八成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及副主席黃澤恩今日下午將在記者會交代公眾諮詢的細節,其他小組成員亦在場。據悉,文件形容過去10年間已開拓土地的面積「原地踏步」,導致供應不足,以填海造地為例,2001至2015年間只有690公頃,較1980、90年代的逾3000公頃下跌八成。而土地供應不足直接導致房屋用地短缺,過去10年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僅約2.5萬伙,較之前10年約6萬伙下跌逾五成。至於18個土地供應選項中,介紹填海選項時提到填海毋須收地,不影響原有土地用途,有別於其他選項(見另稿)。
消息指出,諮詢將問公眾如何規劃多管齊下的覓地方案、應否研究增闢土地儲備等,周日會舉行首場公開諮詢活動,小組將探訪板間房和茤虷矰寣A之後與基層居民舉行座談會。
質疑2030+ 指3600頃供應不確定
據悉小組對發展局《香港2030+》研究有多番質疑,例如對於政府公布本港有3600公頃已落實及規劃的土地供應(見表),小組認為供應存在不確定因素,政府數據顯示至今年3月初,210幅改劃土地中,約三分之一未展開改劃程序,加上洪水橋等新發展區面臨收地、安置賠償等挑戰,發展時間表或會調整,研究估計的1200公頃土地短缺只屬保守估算,小組預料短缺將遠超1200公頃。
短期最嚴峻 加棕地農地高球場仍未夠
本報曾披露政府評估至2026年的土地短缺最嚴峻,達800多公頃,公營房屋欠140公頃。有了解小組運作的知情人士估計,若屬額外供應,棕地和農地只有各約200公頃,即使連同一旦全數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的170公頃土地,以及搬遷屯門康樂體育中心而獲得的12.5公頃土地,短中期合共只能物色約600公頃,未能滿足未來8年的土地短缺。
黃遠輝回覆本報時承認,此短期短缺解決不到,部分選項的土地重疊,例如洪水橋新發展區有不少棕地,已納入於政府已規劃的土地供應中,「須扣除這些(已納入供應的估算),才得出淨增加的土地」。他希望公眾聚焦討論如何解決最少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
諮詢18選項 本研社質疑未納短租地
土地小組過去半年討論了超過20個土地選項或措施,其中18項納入諮詢。本土研究社昨指出,短期租約用地、臨時政府撥地有二三千公頃,但在選項中「被消失」,「鄉村式發展」地帶則歸入「概念性」選項,發展無期,但研究社透過地圖工具初步檢視,已發現7塊閒置政府丁屋土地,總面積逾10公頃。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公眾諮詢隱藏這些現有土地儲備,「為何政府要刻意收藏現有土地,填海卻有『策略性』的選址?」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