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朝鮮市場經濟急速擴大,國民生活質素大為改善,特別是冒起一批中產家庭,都不甘再受苦,但因朝鮮為試射導彈和核試遭國際持續制裁,造成貿易幾近中斷,物資短缺。社會上對打破孤立和開拓外貿需求漸強,相信這些皆是驅使金正恩致力改善對外關係的因素。 報道朝鮮消息的日本ASIAPRESS本月初報道,朝鮮現時人均月入約3萬韓圜,農村家庭一般月入2萬(約146.6港元)。凡月入過50萬(約3650港元)的則屬富裕階層。有由自己做鞋賣改為賣中國入口鞋者,月入就達50.8萬韓圜。事實上,金正恩執政以來屢次強調要發展國家經濟,改善民生。據最近造訪過平壤的亞洲地緣及經濟事務專家海達里恩(Richard Javad Heydarian)表示,朝鮮顯然有經濟改革和現代化[象,包括出現中型商場、半私營企業、家庭農場雛型,宛若中國式市場經濟改革初期。 美研究:朝綜合市場較2010年倍增 朝鮮自1990年代饑荒災難期政府無力貫徹計劃經濟與配給制下,民間黑市買賣趨於活躍,市集隨之冒起,並擴散全國,形成一股市場經濟力量。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韓美研究所研究員梅爾文(Curtis Melvin)去年發現朝鮮有468個具規模的綜合市場,較2010年多逾一倍。市集發展至市場,販賣多元商品及外國貨,衍生勞動力、外匯、服務、金融和地產等市場;市場經濟既改善了民間物質生活,也導致私有化和製造出一個中產階層。時至今天,連政府和公營部門都積極開拓市場經濟,如開拓無線通訊服務,乃至批准私人投資和牟利的經濟活動(如經營連接城鄉的巴士服務)。 不過,韓國慶南大學極東問題研究所林乙出教授指出,朝鮮的市場經濟若無伴隨外貿擴大的話,發展速度與範圍會放緩。首爾大學經濟學家金炳緣稱,假如制裁持續,新興中產階層的不滿或會威脅金正恩政權。 若制裁持續或威脅政權穩定 《紐約時報》報道,平壤某些家庭已減少上餐館,並由購買昂貴的入口貨改買廉宜的國產貨。鄉鎮農民現時可能一日只吃兩餐。有做朝鮮貿易的華商表示,察覺到朝鮮中產因物資短缺而湧現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朝鮮問題分析家金東燁則說,朝鮮新興中產和政治精英在近年生活水準改善後,已經不願再忍受困苦的生活了。 (中央月刊/韓聯社/紐約時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