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市民寄本地信件,收件人一般會第二日就收到。本港郵政便利,惟少人知道每封信在派遞前的「歷程」。信封右上角的波浪郵戳,以至信封底的橙色條碼,都有其背後故事,印證每個郵政步驟及工作。 明報記者 何郁慧 郵差每天在郵筒及郵局收集所得的郵件,會送往位於九龍灣的中央郵件中心,該中心一日處理約300萬件郵件。郵件數量多,故香港郵政採用半自動化的揀信程序,利用機器將信件分類,再分給約2000名派遞郵差,按全港1745個派遞段,將信件送往目的地。 田螺機篩信印條碼記經手機器 中央郵件中心恍如工廠,郵差趕忙將郵件送往不同部門處理。本地信件首先會被倒進俗稱「田螺機」的機器。在送信入田螺機的輸送帶上,郵差會先用人手將太大或太小的信件篩走,留下厚度不超過5毫米的信件送入田螺機。機內有掃描器,能辨識郵票真偽及郵資足夠否,其間機器會在信上蓋黑色波浪郵戳,證明已經處理;懷疑郵資不足的信件會被篩出來。所有經田螺機處理過的信件都會印有橙色磷光條碼,而此「神秘密碼」其實記錄了信件被哪部機、何時處理的資訊。 揀信機認地址高手13秒補漏 信件其後會被送往「揀信機」。中心目前有12台揀信機,內有能辨認信上地址的掃描器,不論中英文、電腦打印或人手字[,皆能辨認。機器掃描時會核對地址庫內300多萬個地址,然後迅速分至不同派遞段的層架,全程13秒。郵差上班時到其負責派遞段的層架取走信件,即出發派信。 然而,非所有郵寄地址都能被機器辨認。香港郵政總經理(郵件處理)溫崇浩說,若地址資料不齊全,假如只寫大廈名,無寫區域,掃描器便無法辨認,這時就需要一班如「幕後打手」的人員親自核對補漏資料。中心內設有「視頻編碼組」,組員負責為地址不全的郵件補打缺漏的資料,揀信機掃描器本身儲存的地址資料就會被更新。這組「打字快手」每天共須處理6萬至7萬封郵件,而以上工作必須在揀信的13秒內完成,故打字速度要極快。 一月10萬件欠資無人取會銷 不過縱有高手補漏拾遺,但原來每月仍有大批信件無法成功派遞。香港郵政今年元旦調整新郵費,不超過30克重的小型信件郵費已由1.7元上調至2元,但不少市民不知加了郵費,因而少付郵資。溫崇浩說,去年12月未加郵費時,有超過4萬封欠資郵件,至加郵費後,今年1月就有超過10萬欠資郵件,而在加強宣傳後,欠資郵件量逐步回落,至2月及3月分別約有7萬件。溫說,若寄件地址明確,獨欠郵資,會通知收件人取件及交罰款,惟過14日仍無人取件,信上又無回郵地址,則會被視作無法派遞,其後會被銷(見另稿)。溫L調寄件人應填回郵地址,否則無法追查「寄失」的郵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