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負責檢視本港長遠土地供應來源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料於本月底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擬訂的公眾諮詢不包括隨機抽樣的傳統民調,選擇擺設街站做問卷調查,做法被質疑在統計民意上是否具足夠公信力。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承認,目前計劃在全港18區擺設街站,希望收集到1萬份問卷,但強調未定案,會否引入隨機抽樣的傳統民調可再商討。 政府曾在《2030+》報告估算,本港長遠欠缺1200公頃土地。消息人士稱,專責小組擬於月底展開公眾諮詢,將包括設立網頁、在18區舉行巡迴展覽,以及舉辦4場公眾諮詢會,當中網頁將會闡述本港面臨嚴峻土地供應不足,並加插「小遊戲」,市民可選擇不同的土地供應選項,每個選項均列出可提供土地面積及發展難度等資訊。 另外,專責小組亦計劃在全港18區擺街站,邀請市民就土地供應選項做問卷。據了解,小組內部曾爭議應同時做隨機抽樣的傳統民意調查,最終無共識。消息人士透露,若只靠街站做問卷,擔心很容易受到部分持份者動員影響,令結果未必具公信力;又質疑政府是否不希望做較具學術認可的傳統民調。 稱未定案 黃遠輝:電訪難解釋 黃遠輝回應稱,初步構思在18區擺設40個街站,以每個街站做到250份推算,希望收集到1萬份問卷。他強調目前仍未有定案,小組曾討論做隨機抽樣的傳統民調,包括隨機電話訪問等,但因土地供應選項議題較複雜,初步評估要向每名市民解釋整個議題或需時30分鐘,未必每名市民都願意接受電話民調,在考慮到資源和時間等因素下,認為擺設街站亦可做到相關效果。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傳統民調若抽樣嚴謹,一般誤差機率極低,結果亦較具公信力;相反街站雖然有較高宣傳能力,但一般透過街站蒐集的意見誤差會較傳統民調高,且較容易出現有人刻意動員等因素,有損隨機抽樣的科學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