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隧道人工島防波堤出現「崩角」疑雲,路政署長鍾錦華前天到人工島及隧道視察後,昨日見傳媒解釋,強調防波堤現G與施工圖琣X,弱波石沒被}散或移位,沒需要修補,又稱人工島頭、即連接隧道一端的弱波石主要功能是保護沉管隧道免被船舶撞擊,與人工島兩側弱波石作用不同。有本港工程師認為路政署解釋合理,也有工程師質疑島頭弱波石是防止船舶撞擊說法,及批評政府未提供施工圖、水流數據等資料,未能解答疑團。
路政署長鍾錦華前天到珠海與大橋管理局開會,又到東、西人工島及隧道視察,昨召開記者會解釋事件,稱查看過施工圖,也對比過防波堤在不同時期的照片,與實地視察的情G琣X,弱波石沒被}散或移位,隧道內部沒滲漏、裂紋等[象,沒需要修補,強調防波堤設計具科學性、合理性及安全性。
首席政府工程師(特別職務)江大榮解釋,人工島南北兩側的弱波石在水面安放,主要作防浪,而島頭、即連接隧道一端,弱波石原本設計已是在水下安放,由島頭向外130米均有鋪設弱波石,作用是保護沉管隧道免受船舶撞擊,與兩側的弱波石有不同用途。
鍾錦華解釋,大橋管理局所指弱波石「定點隨機安放」,做法由來已久,具體操作是將施工範圍劃分成多個5米乘5米的方格,每格擺放14塊弱波石,令石塊均勻擺放,雖然工作人員不會將石塊擺放整齊,但由於每格範圍的弱波石數目較多,石塊會互相重疊、扣連。他又說,大橋管理局會用「目測」方法,若發現防波堤部分位置弱波石較疏落或積聚會跟進。
按內地標準:可抵300年一遇風浪
江大榮表示,人工島設計可抵禦300年一遇水位及風浪,是相當高的標準。鍾錦華則表示,這項跨境基建按「屬地原則」,主橋工程在內地水域,是按內地標準興建,但大橋管理局以三地當中最高的標準作準。被問及特區政府是否掌握主橋工程所有施工圖,鍾表示大橋圖紙數以萬計,不會將所有圖紙拿回來看,但強調特區政府有參與主橋工程監管,由三地政府組成的「聯合工作委員會」每月均舉行例會,大橋管理局須在會上匯報「重要情G」。
稱圖紙以萬計難全部看 強調有監管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稱路政署的解釋合理,他認為島頭防波堤的設計概念是優先保護隧道,人工島則靠島邊緣的擋浪牆保護,隧道是逐漸向島頭爬升,已有破浪效果,相信人工島頭所受的海浪衝擊不會很大。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榮休教授梁以德認為,署方解釋「過得去」,認為島頭水面沒有弱波石,雖可靠水底的弱波石阻擋部分海浪,但效果是否足夠,政府並未提供數據,難以計算。
土力處前處長﹕路政署解釋合理
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批評,署方仍未提供水流等數據支持其解釋,只是重複大橋管理局的說法。他又質疑,若島頭弱波石作用是防止船舶撞擊,為何不在附近設置燈塔等,提醒船舶不要靠近。
另外,有份負責大橋其他部分項目的中國中鐵總裁張宗言昨於公司業績會表示,公司有專門團隊檢查旗下已竣工項目質量,目前並未收到有關大橋所負責項目出現任何情G。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