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殘骸墜大溪地海域
【明報專訊】報廢的中國天宮一號實驗太空站昨晨走到生命最後一程,墜入南太平洋近大溪地的海域,其中大部分器件在重返大氣層時燒毀。澳洲學者指出,墜落海面的殘骸重約700至800公斤。這也是近10年來墜入地球的最大人造物體。
澳洲學者估計重約700公斤
新華社昨引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指,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昨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進入大氣層,最終落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重返大氣層過程中燒毀。但報道並沒說明墜入南太平洋的器件有多大。澳洲國立大學學者塔克(Brad Tucker)對路透社表示,天宮一號墜落在南太平洋大溪地西北約100公里的海面。約90%碎片已在大氣層中燃燒,只有10%落到地球,相當於700至800公斤。塔克說,「這些碎片很可能落入海洋中,即使人們偶然發現它,它看起來就像海洋中的垃圾,並分散在數千平方公里的巨大區域」。美國之音指出,天宮一號穿過大氣層的時間大約為兩個小時,這也是10年來墜落地球大氣層的最大人造物體。
天宮一號在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最初是作為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是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建立載人太空站計劃的一部分。其間先後搭載包括景海鵬、劉旺、劉洋、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內的6名中國太空人。按照設計,它本應按照地面控制重新進入軌道,並使用推進器將其降落到南海水域。不過,2016年3月16日,載人航天辦公室公布,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進入軌道衰減期。這意味天宮一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航天器墳場」 260衛星長眠
天宮一號墜落的南太平洋區域,位於新西蘭和巴拿馬之間的皮特凱恩群島以南2700公里處,向來被稱為「航天器墳場」,這裏遠離洋流,魚類資源比較稀少,即使是皮特凱恩群島也只有約50多人,因此是各國衛星專用的葬身地,據說已有260顆衛星長眠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