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死亡之卷」之稱的中學文憑試中文科筆試本月9日開考,將首次復考範文,早年學界已積極備戰。香港教育大學前年年底花約180萬元開展研究計劃,協助多間中學制訂初中文言教材,由初中起加強學生對文言認識,教大教員並到訪內地和台灣等地取經,考察對方教文言文的方法。 教師﹕不學文言 文化認知語感弱 教育局自2015年起重新引入指定12篇文言經典範文,並於今屆文憑試復考,佔中文科(卷一)分數三成,即整科約7%。教大於2016年年底開展「香港中學文言文課程的設置與教學」計劃,研究文言教學,並替4間種子中學設計教材。種子學校之一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的中文科主任凌雅麗說,自2007年課程改革後,學生忽略了文言文,其後發覺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感變弱,「文化認知很薄弱,學文化不可能不學文言,很多時要透過文言認識文化」。 擬定初中教材 每年學30篇 教大專家及中文教育系學生按不同學習重點,配對出數十篇約100多字的文言文教材,並針對通假字、倒裝句等文言知識設題;初中學生每一年學習約20至30篇章。此外,教大學生亦協助設計教授文言知識的「百萬富翁」遊戲,讓學生從答問題遊戲中學習,提升學生興趣。凌老師說,計劃推展後,感覺學生字譯和句譯有進步。校長朱蓓蕾說,坊間教材多以主題導向,未必能緊扣初中課程,透過教大的計劃,學校可制定校本教材, 並舉辦與文言相關活動,相信學生更接受。 學者﹕必修12篇太少 遜兩岸學生 計劃總監兼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副系主任張連航曾到訪內地和台灣等地考察,了解各地教授文言文的方式。張連航說內地高中畢業時應曾背誦近200多篇文言文,台灣數量亦相若,惟香港僅得12篇必修範文,認為香港學生接觸文言文數目應增加,「質要變,都要一定的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