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武漢、南京、西安等二線城市紛紛推出人才引進政策,最不缺人才的北京也公布新的《人才引進管理辦法》,但網民並不買帳,認為北京驅離「低端人口」不過是為了引進所謂「高端人才」的第一步,甚至可以預見,在總人口2300萬的控制線下,隨着引進大量「人才」,更多低端人口將被關在北京城門之外。
「人才」收入要多
網民:應看道德專業
北京市人社局發布的《北京市人才引進管理辦法》規定,可以對原則上不超過45歲的優秀創新創業團隊、科創、文創、體育、金融等10類人才予以綠色通道,辦理快速引進手續。有關「人才」的定義當中,有一條「收入是北京市人均工資的6到8倍」。以去年北京市平均工資標準月薪7700元計算,符合北京所謂「人才」的月薪標準應該在6萬元上下(未計扣稅),這個數字是一般家庭難以企及的。除了傳統的企業高管外,最集中的應該是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管理人員。新政策無疑是給上述兩個行業大開綠燈(金融、律師、會計師行業要求年薪超過200萬)。而且上述產業正是北京日後發展所需,因此政策一出,無疑是又一個強力抽水機,將周邊乃至全國相關的高端人才引入北京。
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至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所以低、高端人口將「此消彼長」,更多「低端人口」會被關在北京之外。網民頗為不滿,認為所謂人才不該唯收入論,應該多考量專業和道德水平,而非單純「趕走年收入8萬的,引進年收入80萬的」。
明報記者 鄭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