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校園記者﹕藝術家無厘頭得獎作 展科技率真
【明報專訊】第23屆ifva比賽媒體藝術組入圍作品展及「CINEMA 2.0媒體藝術展:幽鏡」於3月6至20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舉行。媒體藝術組入圍作品展的藝術家來自香港、日本、韓國,以個人感受、身分、生活、經歷出發,也從周遭的山水、城市環境及金融科技入手,以全新媒體呈現熟悉的題材,展現科技率真而快樂的一面。
奪ifva媒體藝術組金獎
香港藝術家王鎮海以《勤力電路#1.3》獲得金獎。該作品是個單調、重複的電路系統,以大量繼電器連接,成為冗長的電路,只為向玩具魚和燈泡供電。他笑言:「這是很無厘頭的作品,無數個高速的繼電器因接駁在一起而被拖長輸電時間,十分好玩。」對他而言,作品毫不愚笨,他把意念以高科技產物呈現,不求極致快速的視覺效果,只求樂趣。
王鎮海又分享以往作品《FM96.7》,他在孟買透過FM發射器以FM96.7的頻率廣播,很多好奇的路人拿起電話戴上耳機,試聽這非法電台,讓繁忙的車站變得有趣,科技不再冷冰冰,反能團結社區。現今科技追求高速、高智能,反璞歸真或許更能讓人靜下來,感受快樂。對於獲得金獎,他坦言是意料之外,感激ifva對媒體藝術的接納寬廣,以及賞識他的「無厘頭」,這些認可對他日後的藝術發展大有幫助。他認為「勤力電路」不是自己獨佔的,科技是大家的,所以把設計圖張貼在網絡上,盼望共享科技資源,分享成果和喜悅。
多種樂器組件重組 發出獨特聲
另一名香港藝術家謝俊昇帶來以入圍作品《樂器》演出的大合奏。《樂器》由樂器的組件組成,他把樂器重新定義,自由地組合樂器。他自小學過各種樂器,卻沒一種學好,不喜生硬奏法。多年後,他把這些鬱結拆解,重組塵封了的口風琴、口琴、小提琴,把口琴外殼、螺絲彈弓、小提琴弦線等以機械電子技術,重組成新的樂器,發出獨特的聲音。作品並分享音樂帶來的簡單快樂,觀眾只要放置膠片,扭動按鈕,便能奏出樂章。
文、圖:校記 林煒晴(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中五)
文字整理:譚舒雅
(文章經編輯刪節)
■編輯部評語
宜解釋專有名詞
欣賞校記嘗試打破讀者對科技「冷冰冰」的印象,以科技率真而快樂的一面貫穿全篇,文意和結構見巧思。因報道涉及「繼電器」、「FM發射器」等專有名詞,讀者未必理解,宜稍作解釋。文句頗多沙石,注意錯別字,如「屈結」應為「鬱結」。注意半形逗號「,」是在英文寫作中使用,中文寫作應用全形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