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氣候變化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聖貞德中學通識科教師 唐金輝
◆學習目標
知識
.全球暖化及碳排放量
.大國責任
.已發展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在碳排放的責任
.國際組織及國際協議在全球議題上的作用
技能
.數據分析及辨識
.批判思考
.資料分類及歸納
態度及價值觀
.理性分析、全面思考
.珍惜資源及環保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描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趨勢。
◇解題
本題是數據描述題目,同學要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整體趨勢,並分辨發展中及發達國家的分別,方能回答全面,注意必須引用數字及數據支持。
◇參考答案
根據資料A,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過去5年間有上升的趨勢,排放總量由2012年的354.2億噸,上升至2017年的367.9億噸,短短5年間上升超過13億噸。
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排放量存在分別,根據資料A,美國及歐盟等已發展的西方國家,過去5年的碳排放量錄得輕微下跌,美國由2012年的53.6億噸下降至2017年的52.8億噸;歐盟的排放量則由2012年的37.3億噸下降至2017年的34.8億噸。相反,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量明顯上升,2012至2017年間分別增加了4.6億噸和4.5億噸。可見發展中國家碳排放量有上升趨勢,而發達國家則呈下跌趨勢。
2. 參考資料,指出「發達國應承擔較大減排責任」的理據。
◇解題
本題茩咻P學辨識資料的能力,要求同學指出理據,同學應能從資料中分辨出不同角度的理據,例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資源及權力的角度等。注意本題是「參考資料」,因此要綜合不同資料理據,不能依靠單一資料完成答案。
◇參考答案
從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角度看,「發達國應承擔較大減排責任」。資料A的數字顯示,發展中國家為應付本身的社會及經濟發展需要,實難以減低其碳排放量,不跌反升,但發達國家已達一定發展水平,因此有減排空間。從資料可見,過去5年,美國及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量減少,足以證明發達國家較有空間減排,能承擔較大責任。
從資源及權力分配角度分析,也能看到「發達國應承擔較大減排責任」的理據。資料B指出,「脆弱20國」(V20)及「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的發展中國家皆指出,發展中國家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然而在訂立減排目標的過程中,擁有更大話語權作決定及分配資源的往往是發達國家,因此發達國家有義務主動承擔更大責任。
◆延伸回應題
3.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國際協議無助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本題是批判題目,同學必須清楚表達立場,不能含糊及矛盾,並做到正反立論,不能只闡述支持個人立場的觀點。同學須注意,本題所問的是「多大程度上同意……無助」,注意若回答「同意」,即支持「國際協議無助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反之就是認為「國際協議有助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參考答案
.同意
協議欠約束力:大部分國際協議規條均不具法律約束力,而且缺乏懲罰,故難以達至最高減排目標。即使有關國家不遵守減排協議,也沒有任何負面後果,令協議形同虛設。因此,國際協議實無助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未促使發達國家全力支援:已發展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支援欠長遠規劃,難以穩定地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環保或減排項目。大部分相關協議不具約束力,發達國家提供的資金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而改變,影響發展中國家的減排能力。由於發展中國家受全球暖化影響最大,可見此類國際協議未必能有效解決全球暖化造成的問題。
駁論:有指國際協議可以促進各國合作,解決全球暖化危機,但制訂有關協議時,各國根據自身發展程度決定碳減排量,而因應國家的自身利益,部分國家或訂立遠低於減排極限的目標,以保留資源作其他發展,影響紓緩全球暖化、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效。
.不同意
助有效集中資源:全球暖化為全球的共同問題,需要各國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問題,而透過國際協議,各國能有效集中資源,然後重新分配,更有效解決問題。
促發達國家提供支援:在討論應對全球暖化的國際協議中,皆規定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定支援,除了金錢,更包括技術支援,能長遠及有效地減緩全球暖化。
駁論:雖然很多國際協議或公約皆不具約束力或法律效力,各國或有利益考量,未必能訂下最高的減排目標,但國際協議為各國提供減排及紓緩全球暖化的標準及目標,令各國得以遵從,或多或少協助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學習及答題指引, 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80322BZ.doc
[通通識 第5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