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尊子漫畫〉,《明報》,2018.03.07〕
◆資料B
2月24日發起罷駛行動爭取改善員工權益的「九巴月薪車長大聯盟」召集人葉蔚琳,連同參與罷駛的丈夫劉卓琱峊t外兩名車長,3月6日分別接到九巴發出終止僱用通知,7日生效。葉蔚琳稱不後悔發起工業行動,「問心無愧」。劉卓琱猺z九巴稱是以罷駛影響乘客及道路使用者安全、違反公司守則為由解僱他們,將聯絡所有九巴工會商討跟進行動。多個政黨及工會批評九巴秋後算帳,要求勞工處介入。
勞工處回覆稱,會與有關人士聯絡,如有證據證明任何人違反勞工法例,定必檢控。
九巴發言人說,近日有個別員工在當值期間嚴重違規,有關員工執行駕駛職務時,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停駛,對乘客安全構成威脅,也對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危險。九巴已完成紀律處分,決定終止4名車長僱傭合約。
九巴僱員工會郭志誠表示,九巴曾承諾不會秋後算帳,現解僱車長是出爾反爾,絕對不能接受,稍後會舉行理事會商討跟進行動。隸屬工聯會的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第一副主席張子琦說,收到第4名被解僱的車長求助,該車長是汽總會員,大聯盟2月發起罷駛行動時,該車長亦有參與,會聯絡該車長了解詳情。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民主黨林卓廷表示,當日葉蔚琳的罷駛行動只是代表其他員工向資方表達訴求,沒有影響行車安全,對乘客影響輕微,批評九巴做法是秋後算帳,要求立法會召開緊急特別會議,商討九巴的管理問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亦譴責九巴解僱參與工業行動的僱員,籲勞工處介入跟進事件。
資料來源:〈指罷駛威脅乘客安全 嚴重違規 九巴炒4車長 被轟秋後算帳〉,《明報》,2018.03.07
◆聯繫時事議題
九巴「月薪車長大聯盟」發動車長星期六(2月24日)晚8時起罷駛,抗議資方薪酬調整安排,只獲極少數車長響應。惟發起人葉蔚琳其後表示,會到九巴車廠會合其他參與行動的車長,之後到禮賓府外靜坐。九巴僱員工會亦稱,若公司因停駛行動解僱任何員工,或會考慮以工會名義發起大罷工。
近午夜時分,傳出九巴車廠總經理彭樹雄到場,並透過公關人員跟參與今次工業行動的車長傳話。工業行動其後暫時停止,停駛巴士開始駛走。最後,有九巴高層擬邀葉蔚琳星期一(26日)會面,工會暫未定是否參與,惟「月薪車長大聯盟」稱,已創造歷史一刻。
資料來源:〈九巴高層邀葉蔚琳周一會面 月薪車長大聯盟:創造歷史一刻〉,《明報》,2018.02.24
◆相關單元
單元二:今日香港(主題二: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什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什麼影響?
◆漫畫信息解讀
作答結構:
1. 主題句:九巴高層打壓工會的訴求。
2. 說畫:圖中看見兩名身上有金錢符號的黑色人影把「工會」兩個中文字踩在地上,並說「罷臐v和「搞亂檔」。「工會」二字變得凌散。背景看到九巴公司的標誌。
3. 解畫:漫畫意思為九巴公司以「利益掛帥」的前提下,暗中地把工會的聲音壓下,令工會無法把訴求向九巴公司傳達,也無力保障員工權益。
◆聯繫相關概念
社會政治參與
勞工權益
訴求
工會
透明度
■問題及答題指引
1. 指出影響工會力量的因素。
參考答案
勞方的支持和配合程度:
工會的力量來自屬下勞工的支持。如果工會人數眾多,而其行動能得到大多數會員響應,自然就會有較大議價能力,從而對資方造成壓力(如罷工造成的經濟利益損失),令資方和勞方舉行會談時或會聆聽勞方的要求,工會才能達到行動目的。
市民大眾的支持和關注程度:
如果工會的行動能得到大眾支持和關注,市民甚至傳媒會在行動上配合或重點報道工會的立場,如罷買和製造輿論壓力,從而令資方作出回應,如洽談或接受工會的訴求,從而令工會達到目的。當中的持份者有市民大眾和傳媒,「罷買」、「罷搭」是市民大眾可以採取的行動,如之前萬寧印花一事,市民替該婆婆不值,就會不光顧萬寧以示對其不滿。今次九巴炒罷駛司機後不到兩天,便宣布暫緩決定,讓4名司機復職,或與社會大憚瑭祧袤ㄓO有關。
2. 地區的社會政治參與是否有利市民的生活素質?
參考答案
正方:
令地區發展更符合市民的利益和期望:這些參與背後反映一些持份者的訴求,也代表茈L們所遇到的難題。透過這些參與,讓資方或政府明白到他們的訴求或困境,並在政策或方針上作出調整或改變,從而令地區的發展更能符合大眾期望,令市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
改善部分市民的生活:透過社會政治參與,市民明白某些持份者的生活困境,例如政府政策不能支援他們,或受財團剝削壓迫,從而鼓勵市民對該等持份者作出援助,令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如報檔「睡婆婆」在遇劫後,有市民故意以100元、50元光顧婆婆買一份報紙;或小販/拾荒長者與食環署衝突,也有不少市民聲援或以其他方式援助等。
反方:
影響市民日常生活:這些參與大多包括工會行動,例如罷工、按章工作等,會打亂甚至阻礙市民的日常生活節奏,如上班和上學等。
造成社會不滿:不同持份者的社會政治參與未必能得到其他市民認同,而行動上可能會為他人帶來不便,或引起其他市民不滿,並互相指摘,影響社會和諧和穩定。
文:保良局姚連生中學通識科教師 劉俊偉
[通通識 第5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