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黨魁仿美設選舉人票 葉麗雅得大多數選票敗陣
【明報專訊】葉麗雅在安省進步保守黨黨魁選舉中雖取得大多數選票﹐亦在大部分選區中勝出﹐但結果竟是道格福特摘得黨魁之位﹐這與保守黨黨魁選舉的複雜機制有關。
選後﹐葉麗雅發表聲明﹐指選舉中有不正常的情況出現﹐如「整個小鎮的黨員竟在數百公里以外的另一個選區投票」﹐而這的確可能是影響競舉結果的關鍵。
要了解黨魁如何誕生﹐便要從兩方面了解今次的選舉機制。首先﹐黨員投票時﹐須在印有4名候選人名字的選票上﹐依次選出心目中的黨魁。然後﹐黨團會經過一至三輪點票﹐在每一輪點票中﹐只要其中一名候選人取得過半數﹐便取得黨魁之位。
在第一輪點票中﹐如沒有候選人取得過半數﹐得到最少票數的一名候選人便會被淘汰﹐而黨團會根據支持被淘汰候選人的選票上第二選擇﹐算入另外3名候選人的所得票數中。如此類推。直至第三輪投票中﹐只剩下兩名候選人﹐便是生死對決。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民調分析家Eric Grenier﹐在今次選舉中﹐當候選人Tanya Granic Allen在第一輪點票中被淘汰後﹐其支持者都以道格福特為第二選擇﹐令他的票數增加。
今次黨魁選舉中﹐在計算選票時﹐方法與美國以選舉人票選出總統的方法有點雷同。就是保守黨將全省124個選區的每一個選區分配不同數目的選舉人票﹐一個選區最高可有100張選舉人票。假設某選區只有不足100名黨員投票﹐每張票便等於一張選舉人票﹔但如一個選區有超過100人投票﹐這樣候選人所得的選舉人票則是根據該選區所得的票數百分比計算。如某選區有1,000人(或100人)投票﹐當中有四成人支持某候選人﹐該候選人便可得到40張選舉人票。
這點票方法是要確保勝出者在全省各地都得到支持﹐避免某候選人在個別地區內取得大多數支持而有優勢。但另方面﹐居於安省一些偏遠地區的黨員﹐他們的一票便較住在大城市的黨員更關鍵。
Grenier便稱﹐在整個選舉中﹐雖然每名黨員都有投票的權利﹐但他們所投一票所佔的分量﹐便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