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長:AI發展臨倫理挑戰
稱加強法規研究 推項目指南細則
科技部長萬鋼(圖)昨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回應有關人工智能的問題時表示,要加強政策法規研究,積極應對人工智能(AI)發展可能對社會倫理、就業結構、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挑戰,並透露內地將發布人工智能項目指南和細則,以求突破基礎前沿理論關鍵部分的技術。兩會採訪組北京報道
內地近年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國務院去年發布首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分別為人工智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戰略目標,制定2020年、2025年、2030年的時間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一(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提到人工智能,並將其歸劃為「新動能」。
萬鋼昨指,內地自動駕駛汽車在上路,機械人不光在製造業中應用,還在快遞業分撿包裹,連「兩高」報告都提到智慧法院建設,人工智能也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於人工智能滲透各個領域。
萬鋼表示,最關鍵是將其關鍵技術和基礎研究做好,並使它很快地拓展到社會各方面,使每個人、致力於創新創業的創業家、企業家都能獲得。
「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
萬鋼續稱,將開展3方面的「強基礎」工作。一是打好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基礎,加快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學基礎關鍵技術系統集成研發,使成果盡快進入開放平台,在開放使用中再一次增強完善;二是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到產業發展中和社會生活各方面,解決民眾關心的安全、健康、環保等問題;三是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支持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研究機構與國際合作,在一些重要關鍵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
中通社引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董事長芮曉武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發展已經實現算法、電腦處理速度和數據積累3項突破,已經滲透到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內地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尋求新的增長動能,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後,人工智能被認為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不過,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則指,中國和美國在算法、芯片上的差距不小。梁正又說,美國有很好的硬件設施,中國則有很大的用戶規模、大量的應用場景、豐富的應用模式,產生大量數據,可以基於數據深度挖掘,產生新的應用,「兩者的互補性不是歐洲或者亞洲其他國家可以替代的,兩國應該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