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編按:香港人吃x,台灣人吃粽,香港x與台灣粽除了寫法有別,製法、材料亦有不同。
(第1段)中國的傳統節日伴隨茖道,不需要看黃曆,走在巷弄,蒸騰的粽葉香撲鼻,就知道端午節來了。媽媽是台灣彰化縣人,為了爸爸,學了一手江浙(註釋)菜。媽媽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燒菜輪不到她,幫嫂嫂們帶孩子,年紀輕輕學裁縫掙錢,才是她的工作。
(第2段)嫁了懂得吃、愛吃的江蘇爸爸,家堣S總是同事、親朋好友、部隊袍澤來打牌蹭飯,總得學幾招。爸爸是教媽媽做菜的第一個師傅,再來就是「外省媽媽」環伺的鄰居們,教了媽媽好幾道大江南北的外省菜。
(第3段)我家的飲食習慣是「父親至上」,爸不愛吃的,媽媽鮮少端上餐桌。口味走的是「外省風」,粽子就是一個例子。上小學前,我以為鹹粽是長形的、堶惜@塊五花肉,有的有鹹蛋黃,有的沒有,當作打開粽葉咬兩口才能揭曉有無中獎似的驚喜。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同學家埵Y的粽子是三角形,餡料「澎湃」(台語:豐富、料多的意思)。媽媽為了解我們的饞,也包起台灣粽。
(第4段)除了大陸粽(我家的用語,正確的名稱是湖州粽)、台灣粽,媽媽還為爸爸包紅豆粽和白粽子。白粽子的長相是湖州粽,純粹用糯米,豬油都不必放。蒸白粽子時,氣味出塵的清香,打開粽葉,透透亮得像白玉,等不及放涼,拿茈b顆包蚨篣酊漸梣磥l沾白糖粉,真好吃啊!
(第5段)我嗜甜食,但偏愛白粽勝於紅豆粽。紅豆粽不好做,攪拌在糯米堛漪鶢均A蒸熟時的外皮不能破,內堣S得是綿的,不能有生豆感。紅豆粽沾白糖粉也好吃,可能是小時候莫名的喜歡純淨的白粽,花臉的紅豆粽「長相」略遜一籌吧。
(第6段)媽媽該學哪道菜,哪些菜可以「放過」,指導綱領是「爸爸想不想吃」,只要爸喜歡,再費神的料理,媽媽都能上手,代表作之一是黃魚麵。買回來野生黃魚,先端上桌的是蒜燒黃魚,吃剩的,拿下桌,媽媽會仔細挑去刺,下麵條做黃魚麵。都清楚爸愛吃,所以一盤魚「吃剩的」卻是精華。我家做的是黃魚肉拌麵,不是湯麵。細白麵條拌進蒜燒黃魚的湯汁,再撒上b花。爸爸吃主食的速度特別快,一碗麵,幾口就能吃完,但他不會獨享,我們四兄妹總有人會說,「爸,我也要。」拿雙筷子,直接從麵碗挑麵吃。
(第7段)爸爸晚年生病住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時,有次我帶了台北來來大飯店(來來飯店後來易主更名為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出名的「雪菜黃魚湯麵」。這道麵堜顒漪O黃魚肉打漿做成的魚塊,湯頭濃郁,師傅的功夫還是很到位的,可是爸吃了一口,卻說:「不是真黃魚、這個麵不行,不如媽媽做的。」
(第8段)其實不管是鹹粽或甜粽,爸都吃得不多,過節時,每款嘗一兩個。我想是粽子太頂飽,不能當下酒菜,少了趣味。爸的口味當然是偏向「外省菜」,但對於台菜,也能欣賞,像是四舅的炒米粉,爸爸的評語是「比媽媽炒得好!」可是他覺得台灣粽就像包了粽葉的油飯,沒有特別之處,不像籍貫廣東省的表嬸,端午節到我家,都要我們幫她蒸台灣粽。表嬸操蚍s東腔對媽媽說:「表嫂,粽子『好食』!」
(第9段)家堨u有爸和我欣賞白粽子。同學和朋友聽我愛吃白粽多半覺得奇怪,沒有餡料的粽子,有什麼吃頭?同學們都愛吃「尹媽媽包的粽子」,每到端午節,「訂單」就來了。唸大學時,有一次拎茪@大袋大陸粽、台灣粽上學,走進大傳系的文友樓,迎面走來教電影的一位教授聞到香氣,停步探詢後立刻說:「我也要!」雖然他的課,我一門都沒選修,隔日還是「有食,先生饌」,帶了十顆粽子給他。
(第10段)沒有人「點」白粽,媽媽也是象徵性包個幾顆給爸和我。包粽子費工費時,孩子們都大學畢業後,沒有「嗷嗷待哺」的同學們,媽媽就不再包粽子了。台灣是各式料理的大競技場,市面上各款粽子、餡料從最頂級到最傳統的一應俱全。媽媽不包粽子,我們改吃朋友們送的粽子。若有新鮮樣式,或是頂級餡料,像是鮑魚乾貝粽,就帶給爸、媽嘗鮮。
(第11段)爸爸二度中風後,對吃不太起勁,媽媽長年照顧爸爸,犯了幾次憂鬱症,沒犯病時,也不太做功夫菜了。所以我們總想方設法張羅爸愛吃的,希望爸吃的開心,心情會好些。
(第12段)爸雖然吃得少,舌頭還是很靈。榮總附近有家名氣很大的江浙館,我下班前先打了電話訂紅燒肚當,爸舉筷入口後說,「沒有媽媽燒得好。」媽媽雖然精神不振坐在旁邊看電視,聽爸這樣說,也難得聊起做紅燒肚當、乾燒下巴的訣竅。至於粽子,因為不好消化,只能嘗幾口,算是應景過了節。
(第13段)前兩年在台灣我主持的廣播節目堙A端午節前夕,邀請美食旅遊作家吳燕玲,聊聊各地的粽子。燕玲的手藝,不少得自上海祖母,可是上海人竟然沒聽過白粽子。她問,是不是鹼粽?差多了,做法完全不同。開放Call-in,沒想到好幾位聽眾都打電話進來訴說他們和白粽子的童年記憶。好友江才健稍晚傳簡訊給我,提起他和幾位朋友晚餐,恰巧都是我的聽眾,聊起白粽和家堨]的粽子,談的起勁。才健戲謔的下了結論:「一群外省餘孽!」
(第14段)台北南門市場一個店家,聽了廣播,好心的打電話進電台留言,歡迎我去她家品嘗白粽子。我悄悄去買了,也好吃,但覺得不如媽媽包的軟糯。或許,我真正想念的不是白粽子,而是專屬爸和我的白粽子,那個再也喚不回的時刻:「爸,要不要吃白粽子,我來蒸!」
(原文刊《明報》世紀版,2017年5月30日。為設題之便,內容曾刪節)
註釋
江浙:地方名,江蘇省與浙江省
◆文章簡介
藉事與物而抒情,可能是同學最慣寫的文章,可是多寫,卻不一定能寫得好。同學寫這類文章,常犯事與物不能緊扣所抒之情,把文章寫得支離破碎。本期特選這類文字供同學參考、學習。
◆作者簡介
尹乃菁,台北人,祖籍江蘇鎮江,資深文字和影像工作者,現任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學習重點:以物抒情
依詞義分析,「以物抒情」就是把情感寄於事物,但是,「優秀」的「以物抒情」,還要掌握「物」的特性/特色,以「物」的特性/特色抒發情感。多年前文憑試中文科曾以「檸檬茶」為文題,考核考生。當年不少考生只視檸檬茶為「道具」,隨意發揮,未能掌握「檸檬茶」這飲品的特性(味道)來「狀物抒情」(當然「說理」也可)。
本期閱讀材料藉「白粽子」抒情,且看作者又如何藉白粽子的特色抒發情感。
顧問教師﹕唯風 - 資深中文科老師,198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先後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碩士銜,現為學友社模擬文憑試籌備委員。90年代起開始為《明報》撰稿,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中國語文及文化——文化問題》。
[語文同樂 第3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