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台灣兩地學者在東涌地塘仔發現全球第4種怪眼螢(Oculogryphus),有份發現的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擔心,東涌西擴展工程產生的光害成為牠們的最大威脅,因光害相對地「溝淡」牠們自身發出的光,令其信號功能減弱,減低成功交配的機會,甚至令牠們在該處消失。 「溝淡」蟲光削求偶信號功能 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大嶼山和東涌,發展局去年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以「北發展,南保育」為原則,其中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將在東涌東填海造地,興建住宅,東涌西則以保育為主,首批居民料2023年遷入。Google地圖顯示,東涌西發展邊界與發現怪眼螢的地塘仔距離約2公里,饒戈表示在大嶼山近東涌一處山腰上找到怪眼螢,而非較多光害的山谷或平地,但他擔心東涌西擴展工程產生的光害威脅牠們。他解釋螢火蟲發出的光是其溝通信號,靠此互相吸引交配,光害會相對地「溝淡了」牠們自身發出的光,令其信號功能減弱,需要近距離才可發現,大大減低牠們成功交配的機會。 專家:勿捕捉 勿用強光照射 饒戈呼籲大眾千萬不要捉螢火蟲,因牠們長大為成蟲後,生命很短暫,雄性螢火蟲只能活一兩天,捉走牠們令牠們不能交配;亦勿用強光如電筒照射牠們,這樣會嚇走牠們,令牠們「關燈」躲到泥土中。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東涌一直具生態價值,今次首以港人命名新發現的怪眼螢,有助提高社會關注東涌的生態價值,促使政府進行工程時加強保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