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中國對金融業監管明顯加強,人民銀行首季開始將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銀監會針對銀行違規和套利進行大型專項檢查。中共十九大會議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的底線」,監管機構及後密集推出多項政策。中國銀行家對監管政策亦愈趨關注,《中國銀行家調查報查2017》顯示,受訪的內地銀行家中,有78.4%認為最關注的外部環境因素是金融監管政策,比去年增加22個百分點。 理財同業業務 首當其衝 羅兵咸永道中國北方區金融業合伙人朱宇表示,每項監管措施都會對銀行業務產生影響,已經成為銀行業關注的頭等大事。從2017年3月底「三、三、四」 專項檢查開始,監管機構頻頻發力,重點打擊影子銀行和金融套利。十九大後,監管機構不斷推出新監管措施(見表),朱宇表示,理財、同業、非標準資產等表外業務首當其衝。受新政策影響,銀行將表內資產轉移到表外,以及繞開監管幫助信貸資金進入受限制行業的「通道業務」受到限制;理財規模增速放緩,直接導致理財業務收入在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比重下降;同業業務在不斷加強的監管下逐漸回復舊貌,新規並限制銀行運用槓桿及通道類業務。商業銀行還面臨補充資本金的壓力,以及收入和利潤上的影響。他認為上述政策都對商業銀行的盈利產生影響,推動銀行回歸傳統的存貸業務,並尋找新的盈利來源。 受訪銀行家認為,監管機構未來會加強監管的銀行業務領域,主要是表外業務、互聯網金融、同業業務和信貸業務。朱宇續稱,除信貸業務外,其餘都是較為新興的業務領域,銀行家對這些領域的關注,反映了對這些領域是否合規的風險預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