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偉訪28老報人 盼填歷史空白 曾敏之談「開天窗」往事

[2018.02.05] 發表
梁天偉

【明報專訊】「正史通常是為政權塗脂抹粉,大多曾被改寫,我覺得我有責任找老報人訴說當時經歷與報業變遷。」2005年開始執教鞭的資深傳媒人、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為填補報業史的空白,四出尋覓老報人訪談,今年終輯錄成書。他盼後世從28名在槍林彈雨下奮鬥的老報人口中,看報業興衰,了解歷史走向,思索傳媒前路。

明報記者 陳柔雅

遺憾羅孚離世未能補拍

梁天偉有感學生對香港新聞史缺乏認識,加入樹仁大學後開辦「香港新聞史」課程。他與學系副教授黃仲鳴萌生念頭,以口述歷史形式記錄老報人的經歷與見解。3年前,梁獲研究資助局資助60多萬元,正式啟動計劃。他早於2011年展開訪談,首名受訪的是《新晚報》創辦人羅孚,惟學生遺失錄影片段,欲補拍時羅孚已離世,是一大遺憾;另一遺憾是未能邀請到《東方日報》的老報人。《明報》創辦人查良鏞也因身體狀况未能受訪。

《數風流人物——香港報人口述歷史》披露28名報壇人物經歷,其中6人已去世,包括《天皇馬經》創辦人許培櫻、前《新報》總編輯馮金裴、前《晶報》總編輯莫光、前《商報》總編輯張初、《華僑日報》創辦人岑維休之子岑才生及《文匯報》前副總編輯曾敏之。

1989年5月21日,曾敏之以代理總編輯身分在《文匯報》社論開天窗,以「痛心疾首」四字抗議北京實施軍事戒嚴。2012年,曾敏之在廣州寓所受訪時重談此事,指《文匯報》社長李子誦寫下「夫復何言」,但他認為完全無抗爭意義,遂建議「痛心疾首」,最終李與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同意。他坦言「無事可以擔心」,只等待處分,「做得這件事,就不用怕,因為這是正義的,這是良知的事」。

書中亦披露韋基舜與兄長創辦全球首份彩色柯式印刷報章《天天日報》的經歷。星島集團前主席胡仙也罕有受訪,詳述1954年接管報章後的經歷,對於其父胡文虎在香港淪陷時赴日本被誤認為「漢奸媚敵」,她說其父同時經營米業,盼為港人提供食糧,才往東京斡旋。

憂網媒求速度 犧牲準確度

自1968年投身傳媒的梁天偉訪人無數,訪問老報人卻比他想像中艱難,拍下逾百小時片段,再花近一年查證說話真偽,修輯片段及稿件。他不無感慨地說:「是日落西山的感覺,在這個時代無人可以再做到他們做的事。」他相信紙媒終有日沒落,但深信新聞不會死,「在轉型期裏,我相信很多人會被淘汰,但也有能幹的人會突圍而出,走出自己想走的路」,同時擔心網媒講求速度,只顧吸引讀者眼球,恐犧牲往日珍惜的準確度及社會責任。

更多港聞
七成劏房戶不接受「共住」房屋  明愛推配對計劃 招業主廉租單位予基層「好租客」
【明報專訊】有非牟利機構去年推出共住房屋計劃,將徵集到的單位以低廉租金租予低收入家庭共住。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昨天公布調查,顯示深水埗區劏房... 詳情
【明報專訊】明愛於深水埗區調查發現,七成劏房戶不接受共住計劃。有劏房租戶表示,憂慮「共住」時與其他住戶發生衝突,又認為共用廁所甚為不便,故不... 詳情
【明報專訊】10多名「N無人士房屋關注組」成員組成維修義工隊,盼透過免費為良心業主維修單位,鼓勵更多業主參與「好業主好租客配對」計劃。有劏房... 詳情
由拖拉方塊 到自行編寫程式碼 港企創過渡程式平台助學生「升呢」
【明報專訊】創新科技公司近幾年在世界各地崛起,間接令IT教育為之升溫。有本地初創公司研發出一套程式語言和編程平台,協助小學生由拖拉方塊設計程... 詳情
【明報專訊】梁偉健說話完全像是IT人,但原來不是理科生。他透露中三選科時,本來想選擇理科,卻因學校的要求,最後改讀了文科,之後他在香港讀完中...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