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紙筆家課仍是功課的主要模式,但有些學校在長假期時寧願少做紙筆家課,多做跨學科的研習家課,或一些較生活化的小要求,如做家務、關心長輩等,讓學生有更多空間發揮創意。港大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亦認為,學生應趁長假期四處遊歷,或將所閱書本與同學分享,而非單純做紙筆家課。 記錄消費模式 撰寫理財報告 浸信會天虹小學今年的聖誕家課,是稍為經「度身訂做」的網上練習。該校的考試和測驗利用電腦改卷,完成後會製作一個表,記錄學生的強弱部分。校長朱子穎表示,教師之後的課程會將學生普遍不太掌握的部分,以另一方式解說,然後按弱項編製練習,學生於聖誕假中便只做有關練習,「藥就落了,但是否有效,便在練習中反映」。 該校亦有類似教育局建議的「研習活動」,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要求學生在假期記錄消費模式,如「今天用了若干錢購買零食」、「用了若干錢買小禮物」等,以及撰寫理財報告,回校時與同學分享,教師和NGO亦會跟進,灌輸理財觀念。 另外,有小學的一至三年級均沒傳統習作,只要求學生做運動、閱讀中英文圖書、繪畫、溫習課堂已教內容和做家務等;另又要求學生於冬至前致電並慰問長輩、送聖誕心意卡向長輩表達關心等。有學校實行長假期家課政策,只有平日2至3日的家課量,學生普遍做少於6份家課,一至四年級學生更沒有補充練習。有完成考試的學校亦只給學生小量家課,約只有3至4份,包括工作紙、網上練習和閱讀等,讓學生可盡情享受假期。 學者:應增遊歷 勿被課本牽茖 港大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認為,長假期是培養興趣和與父母一起的時間,學習方面,學生應透過閱讀、去博物館、郊遊等實際接觸學習,「現時成個世界都說要有創意,對住功課簿,視野會變得好窄」。他認為教師要給少些練習,不應把學生的放假時間都用上,建議教師設計一些參與式家課,「如要求學生看一本書,回校才告知要做個短劇與大家分享,學生不用排練,老師亦不需花時間改簿」。 他又認為,教師應教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而非學習內容,更不應被課本和補充等「牽蚖韝l走」,也不要以家課來監察學生在家的學習,「這樣是最壞的,就如上班要打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