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平貿易運動在香港萌芽及發展已經15年,其發展如何?市民對它的認識可有增加?運動又是否真正惠及發展中國家的小農?
文、圖:樂施會
公平貿易運動在港發展15年
香港的公平貿易運動始於2002年。當年,樂施會在世界各地推出「貿易要公平」(Make Trade Fair Global Campaign)倡議運動,指出國際貿易條款向富有國家傾斜,不公平對待貧窮國家及其小農。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在港舉行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很多海外的農民來港抗議,大大提高市民對小農生計的關注。此後,公平貿易成為全港的社會運動,陸續有銷售公平貿易產品的商店出現。
非牟利組織「香港公平貿易聯盟」於2008年成立,在企業文化、市場發展、公眾教育層面推動公平貿易。2012年,聯盟正式加入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airtrade International),成為其轄下公平貿易推廣組織(Fairtrade Marketing Organization),獲授權在內地、香港及澳門地區,推廣及監察公平貿易認證標籤的使用。
時至今日,消費者不難在超級市場、連鎖咖啡店找到公平貿易產品,中學生在通識科中也會學到公平貿易的概念。根據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數字,由2013至2014年,香港的公平貿易產品零售額從1700萬港元上升至2400萬港元,升幅達42%。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的調查也發現,於2012年至2015年香港市民購買公平貿易產品由每年一至兩次增至每季一次。由此可見,香港人支持公平貿易的意識日漸提高。
2017年10月,斯里蘭卡農夫Bernard Ranaweera來港分享,向市民具體講述公平貿易對當地農民的幫助。他是當地公平貿易農民支援組織Small Organic Farmers’Association(SOFA)的主席,該組織約有3000名農民會員,以有機方法種植香料、茶葉、椰子和草藥等,銷售至世界各地。SOFA自1998年已獲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認證。
獲社區發展金 用於農業發展社區建設
Bernard指出,SOFA成員每次出售農作物時,除獲得農作物的「最低收購價」,確保收回成本外,也可收到「社區發展金」。在透明機制和互相尊重的態度下,組織成員會討論如何運用有關款項。
SOFA把社區發展金主要用於農業發展、社區及經濟發展、環境保育、教育設施四方面。為加強農業發展,在硬件上,SOFA為會員免費提供多類農作物的種子和幼苗、耕作工具;在軟件上,則為農民提供各式各樣的農業技術培訓,例如如何使用有機化肥及有機驅蟲劑。在社區建設方面,SOFA投放資金支持社區的體育、宗教及文化活動,加強社區連結,提高農民生活質素。為改善基礎教育,SOFA運用社區發展金為當地孩子購買圖書,甚至在農村推動幼稚園教育,以提高整體的教育質素。在環境保育上,SOFA教導農民植樹以保護水源和保存水土。
目前,全球73個國家受惠於公平貿易,有超過1400個公平貿易生產者組織,SOFA是其中一員,他們透過公平貿易已獲得總值約1.5億歐元的社區發展金,令逾160萬名生產者及工人受惠。
「平、靚、正」是大部分香港人的消費態度,但你有否想過每件產品的成本應該是多少?各持份者又是否得到合理、公平的回報?公平貿易不僅令我們重新思考供應鏈上的公平問題,也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價值及實踐經驗。
[通通識 第4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