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2017.11.02]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全球女性處境

.學習單元﹕全球化、公共衛生、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全球男女平權的趨勢

.了解女性在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中所享有的權利

技能

.分析女性政治參與和性別平等之間的關係

.分析女性參政面對的問題

態度及價值觀

.認識人權、法治和平等機會等普世價值

.人際關係中互相尊重的重要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及B,試描述全球女性在政治參與的情G。

參考答案

首先,根據資料A,2016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平均指數為68%,而政治參與只有23%,和其他部分如健康和生存、教育機會相比有明顯的差距;甚至比經濟參與和機會的59%亦落後了36百分點,換言之,全球女性在政治參與的發展比起其他範疇,仍難言平等。

其次,根據資料B,雖然很多國家或地區如印度曾有女性當選總統,但不少只是「繼承家族的政治遺產」,而且對性別議題不太在意,故仍難改變體制上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如印度近年性暴力案仍沒顯著減少,就側面反映了女性政治參與度的不足。

2. 參考資料,試指出兩個香港女性參與政治事務的 困難。

參考答案

首先,性別定型妨礙香港女性參與政治事務。根據資料C,前立法會議員劉小麗稱香港人對女性有既定的「柔弱」形象,政治屬男性「陽剛」形象,女性參與政治顯得格格不入。如2016年立法會九龍西選舉「全女班」當選,當時有傳媒大做文章,另外部分選民除考慮參選人的政綱外,亦會留意女參選人的「年紀、外表、衣著」等旁枝細節,與衡量男參選人的標準不同。換言之,有香港市民仍洗脫不了政治由男性主宰的想法,認為男性仍是參與政治事務的首選,女性參選甚至當選都只是襯托。

其次,家庭因素妨礙香港女性參與政治事務。根據資料C,民建聯主席李慧k表示黨內有潛質的女成員因結婚淡出政壇,其一是因為參與政治事務工作繁忙,影響與家人見面的時間,更甚者是從政者難避免曝光,被認為是「拋頭露面」,難獲丈夫或長輩的支持。可見,香港社會仍存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期望女性可婚後相夫教子,令女性難以參與政治事務。

◆延伸回應題

3.有人認為,為女性參政設立保障限額可提高女性的政治參與,你同意嗎?

試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同學答題時要注意:一、「保障限額」的概念;二、提高女性政治參與的目的;三、保障限額的意義和重要性;四,保障限額有否違反政治平等而製造另一種的霸權(Hegemony)?

參考答案

◇同意

.提高女性參與政治的意欲:根據資料B,保障制度設立後,台灣女性參政比例由2004年的21%升至2012年的33.6%,證明保障限額能保障女性參政的機會,此舉亦成為女性參政的誘因,鼓勵更多具潛質從政的女性放下其他因素,貢獻社會。保障限額同時可打破現有制度有利男性投身政治的情G,為將來實現男女政治平等提供平台,進一步提高女性參與政治的意欲

.符合民主政治原則:民主政治雖強調「少數服從多數」,但為社會大多數人謀幸福之餘,也須尊重少數人的意願。政治長久以來給人男性主宰的印象,女性縱有才華也易因社會偏見而落選,不符現代民主政治強調平等的原則,而且既有的性別歧視,導致參選的女性愈益減少,因此設立保障制度能打破不平等,實現理想的民主政治

.駁論:有人說政治平等比設立女性參政限額更能提高女性政治參與,但即使如英美等一直標榜政治平等的民主大國,當選的男女比率仍不平均,女性參政更時被以男性為中心的政治圈子邊緣化。因此,設立限額能保障更多女性投身政治,實際改變現有的政治氣氛

◇不同意

.打破絕對公平原則:政治強調唯才是用,並不論其人的出身、背景、膚色,乃至性別,設立女性參政的保障限額無疑令一向強調「有能者居之」的政治文化設下框架,打破了政治平等的原則。由此可見,保障限額提高女性當選和參政的比率,卻同時摧狺F公平的政治原則,甚或變成另一種霸權,與女性主義者視為在職場上歧視女性的「玻璃天花」效應如出一轍

.社會變革更能提高女性政治參與:提高女性的政治參與的重點是改變社會固有以男性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平等自由,由下而上推動女性平權的風氣,如英美等地強調男女平等多年,沒刻意設立保障限額也能提高女性的政治參與;相反,如果女性領袖沒改革的心,就算女性當政亦不能解決傳統社會的不平等問題,如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在位多年,曾被指沒為女性爭取權益

.駁論:有人說女性參政限額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則,但真正的平等是保障任何人不論背景、學歷,宗教、性別,都能發揮所長,保障限額明顯地不符要求

■學習及答題指引, 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71102BZ.doc

[通通識 第477期]

更多教育
時事漫話﹕十一長假 內地大塞車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7.10.03 ◆資料B 今次國慶節的大塞車,其實原因只是一... 詳情
【明報專訊】教學語言是教育的重要課題,牽涉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效率、文化傳承,甚至直接影響學童接受教育的權利。 文:樂施會 根據... 詳情
通識實踐﹕學生關注印度食水污染  化身國際濾水器企業
【明報專訊】全球協作、國際貿易等概念在通識課上聽了不少,但實際體驗你又試過沒有?FedEx Express/青年成就之國際貿易挑戰賽由速遞運... 詳情
試題拆解﹕分或合  全球文化如何走?
【明報專訊】卷二 延伸回應題 參考資料,現代社會的文化發展變得單一還是多元?試引用實例論證你的觀點。(10分) ◆資料A ... 詳情
韓國泡菜 辣得過癮
【明報專訊】「11月,大白菜馬上出來,是做泡菜的時候了!」 提到韓國飲食,大家必會想起紅紅白白、味道酸辣的泡菜(Kimchi)。11月...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