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官員鼓勵移民回港發展
教「腳踏兩船」締加港雙贏

[2017.10.20] 發表
香港政府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吳國才(左),香港駐多倫多經貿處處長陳納思介紹香港的投資機會。(藍乙寧攝)

【明報專訊】香港的商務官員表示,即使中國內地的開放程度已很高,但香港因其獨特的法律制度、文化背景、高質素人才密集以及廉潔高效的政府等多種優勢,使香港仍能保持其通往內地的最優跳板的地位。

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吳國才,昨在香港經貿處舉辦的「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商貿研討會」上強調,隨着中國大陸地區的開放和發展,香港和內地的經濟聯繫更為緊密。

「今年初,香港和深圳開始着手在落馬洲合作建設『深港創新及科技園』,為此我們要在全球尋找最好的公司及教育機構等,來擴充我們的項目。」他指出,香港緊隨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之後,是一個全球化的金融中心,而且香港的8所大學中,有5所排在全球前100所大學之內。「無論是金融服務還是人才供應方面,外資要進入內地,內地要投資海外,香港都是最優選擇。」

他還邀請在加拿大香港移民回去,「不是要他們徹底回流,而是讓他們擺一隻腳回香港,實現加拿大和香港的雙贏局面。」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全球去走的,與全世界有連接。香港也因此成為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邀請企業和公司來把香港作為一個實驗室,在香港成功後,之後再向全球擴展。在這一過程中,已可為香港提供很多的就業機會。」

駐多倫多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陳納思也表示,雖然有一些大公司從香港把資金轉移到世界其他地方,但在吸引外資或是中國內地企業方面,香港一直都很有吸引力。

「香港仍然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它作為法治地區,所實行的普通法和加拿大很相近,有一個高效率和廉潔的政府,不但稅制簡單而且稅率很低,人才豐富而且中英雙語都很流利,是通往內地商場的一個理想跳板。」

陳納思指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其上周的施政報告中提到,希望未來可實行2個稅務措施。首先是降低利得稅稅率,讓企業在香港賺取的利潤,頭200萬元的利得稅稅率減半,由16.5%減為8.25%。「其次我們還鼓勵研發,所以一些研發開支會額外有稅務的扣減,也可維持競爭力。」

雖然也有人認為香港的人工成本太高,「但相應地我們也要看香港的人才質素。香港有來自全世界的各方面優秀專業人才,就這樣的人才條件以及所提供的優質服務來說,香港的人工成本並不算特別高。」

她建議來港的初創企業,如因資本缺乏而難以承受貴租,可以去一些初創企業的培育機構,以獲得相對比較便宜,或是比較有彈性的共用工作空間,減少這方面的開支。

「今年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有超過8,000家海外和中國內地公司在香港設點,各行各業都有,當中有不少更設立了地區總部﹐所以我相信我們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仍然是相當好。」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