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賦效應解釋避害趨利考量
[2017.10.10] 發表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在1980年由塞勒首次提出。傳統理論認為人們取得的物品願付出的價格,和失去這物品而要求的補償,兩者的價格應沒差異,即不論身為買家或賣家,對同一件物品的估值都一樣。惟稟賦效應指出,當人們擁有一件物品之後,由於「擁有這件物品」的偏見,人們評價該物品的價值時會高於擁有之前。例如人們會傾向付出較多成本,來保留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不會取得之前從未擁有過的物品。又例如,當人們擁有一樣物品後,傾向不會將手上擁有的物品交換另一樣價值接近的東西。
這可以用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解釋,因人們衡量得益和損失時,即使兩者等量,但人們會自然覺得「損失更令他們難受」。因此,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利害的權衡並非客觀均衡的,因為人們對「避害」的考量遠遠大於對「趨利」的考量。
(綜合報道)
更多國際要聞
防朝建黨日發動軍事挑釁 美防長促軍隊做動員準備
【綜合報道】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周一在美國陸軍協會年會上發言指,美軍應該做好以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危機的準備。他指出,目前的「國際局勢異常複雜」,... 詳情
【明報專訊】朝鮮目前正因發展核導技術面遭受國際制裁,領袖金正恩上周日(8日)為紀念亡父、前領袖金正日出任勞動黨總書記20周年,在首都平壤舉行...
詳情
泰國首相巴育周一(9日)宣布,國際民航組織(ICAO)已撤銷對泰國的「紅旗」警告,反映ICAO和國際社會對泰國航空業恢復信心。有泰國廉航公司...
詳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