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市區公園綠樹林蔭,是石屎森林中的綠洲,惟生態價值成疑,政府正在探討以種植本地植物為主的公園,吸引更多生物棲息,初步挑選了東涌東交匯處一個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迴旋處,種植逾10種開花植物,負責設計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園境建築學士課程3年級學生表示,公園內的植物由4月到10月會輪流開花,「市區公園不應該那樣單調,市民每次經過這個公園,公園都會變成不同顏色」。 根據康文署資料,全港有26個大型公園、1549個公園、花園或休憩處,種植了26.5萬棵時花,喬木及灌木223萬棵。 過去有不少研究發現,市區公園亦有生態價值,例如有多種蝴蝶及雀鳥出沒,惟生物多樣性不高。 抗旱植物減成本 果實吸引動物 東涌的生態公園項目是「通過設計提升宜居性」計劃下,其中一個獲政府採納的項目,設計團隊於數個選址挑選出東涌交匯處一個呈半圓形的迴旋處,設計成生態公園,提升城市綠化空間的生態價值。 團隊成員黃沅寧表示,公園面積不大,故挑選了約10種本地開花植物如假鷹爪、小花鳶尾等,部分更會長出果實如山橘,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她又說,政府要求生態公園「零維修」,避免管理成本上升,設計團隊挑選的植物具抗旱特點,毋須安裝自動灌溉系統,植物也會生長及開花。 團隊挑選植物時,對比各種植物的開花周期,結果得出現時組合,由每年4月到10月會輪流開花,個別品種如薊的花期較長,6至8月都會盛開紫色球狀花朵,令公園在不同季節亦具觀賞價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