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今年以來連升8個月之後,踏入9月卻反覆下跌,是否正醞釀暗湧?今期專訪被譽為「新興市場之父」的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Mark Mobius)分析最新形勢。他坦言,難以預測港股短期表現,惟看好中資科網龍頭股及消費股的中長期前景。當中,他去年4月接受專訪時推介、至今股價勁升逾1.6倍的大陸車企華晨中國(1114),料可繼續跑贏大市。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雖然恒指9月初略為回吐,惟細價股接力炒上,市場氣氛仍然相當理想。麥樸思於(去年4月5日出版)的訪問時已表示對港股後市樂觀,原因是環球資金料由美元區回流新興市場,令中港及新興市場股市投資價值再現。
麥樸思的左右手、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高級執行副總裁、董事總經理兼中國策略總監周國剛當時更預測,不論恒生指數、國企指數或上證指數均有機會已於去年2月出現全年低位,在去年餘下時間可望反覆做好;他又透露,旗下基金傾向投資於香港H股而非大陸A股,「A股的主要參與者是散戶,H股則由我們這些國際機構投資者主導,故H股可較有效反映基本因素……所以我們傾向投資於香港H股,除非在A股找到有獨特性的公司。」
結果該專訪刊出至今,恒指、國指及上證指數分別上升34.9%、26.1%及11.8%,可見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測市準確,而更難得的是,麥樸思在該次專訪點名推介的華晨,股價至今勁升161.5%,表現遠勝大市。
他當時解釋,華晨與德國寶馬的合資企業在大陸生產的寶馬汽車,是大陸車主夢寐以求的品牌,隨着大陸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升級,愈來愈多車主可以買入其夢想擁有已久的寶馬汽車,「我們希望投資的上市公司,其產品是目前大部分中國消費者渴望擁有卻未買得起的,將來隨着收入增長,產品便能普及。這些公司業績可以伴隨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增長」。
在該訪問前,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曾參觀華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的寶馬廠房,認為其生產自動化,而且品質控制佳,令人讚嘆,相信集團正作出重大投資,準備就緒迎接增長機遇。
新興經濟增長較快 股市長線料領跑
既然有上述佳績可作參考,麥樸思今次再接受專訪,他對後市的看法十分值得讀者留意。他首先從宏觀大勢分析,指在過去30年新興市場GDP、進口及出口均高速增長,全球市佔率亦愈來愈高,而新興市場擁有的外匯儲備亦與日俱增(圖2),在這些強勁的基本因素支持下,新興市場股市期內顯著跑贏成熟市場(圖3),他相信此一趨勢在可見將在仍會持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而且在GDP增長、進出口表現及外匯儲備等指標均有好表現,故他對中資股前景亦感到樂觀。
根據8月指數報告,科技股佔MSCI中國指數的比重高達39.6%,當中騰訊(0700)、阿里巴巴佔比分別達16.3%及13.3%,是該指數最權重的兩大股份,而中移動(0941)及京東佔比分別達4.5%及1.9%,同樣位居十大之列。麥樸思分析,科技股佔MSCI中國指數的比重高達四成,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屬最高(編按: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美國指數及MSCI成熟市場指數中,相關比率分別為27%、23%及16%),反映大陸經濟成功藉科技轉型至消費主導。
中資科網龍頭盈利料持續增長
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基金經理莫家良補充,雖然個別投資者將環球科技股今年的強勁表現與2000年的科網泡沫相提並論,但他認為,現時與17年前的最大分別是龍頭科網股具備強勁盈利能力,「我們選擇科網股時,只會買入在其領域上擁有明顯競爭優勢的龍頭股,而着眼點不僅僅是今年盈利表現,而是其盈利可否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增長」。
除了中資科網龍頭股外,麥樸思目前亦看好消費股。他認為,房地產及汽車是大陸消費兩大領域,由於他預測大陸樓市將放緩,而且不少內房股負債比率屬偏高,故並不看好內房股;作為比較,他相信大陸汽車市場將持續增長,故此鍾情汽車股,並且給予華晨「超配」(Overweight)評級。
莫家良認為,除了與德國寶馬在大陸合資產銷寶馬汽車外,華晨目前正積極尋找另一個新增長點,他續稱:「華晨過去多年一直在大陸產銷輕型客車,但表現一直並不理想;但最近集團引入Renault SAS (雷諾)為合作伙伴,業務可望出現拐點,屆時其現金流亦會明顯改善。」
看好內需市場 買汽車勝內房
事實上,華晨主席吳小安在中期業績報告中披露,就輕型客車業務而言,集團最終達成協議,引入雷諾為合作伙伴,雙方料組成合資企業。他形容,與雷諾合作將為重要策略舉措,並為集團將現有輕型客車業務轉虧為盈之重要一步,並且可以全面開拓大陸輕型商用車市場之潛力。由於與雷諾之交易目前仍在執行,故輕型客車及多用途汽車營運將繼續對集團今年整體財務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華晨伙伴多元化 利估值提升
華晨目前主要營運附屬公司瀋陽汽車來發展上述業務。瀋陽汽車上半年售出輕型客車及多用途汽車按年增長6.6%至3.3萬輛,營業額按年上升14.1%至28.4億元人民幣,惟銷售成本亦按年增加12.1%至27.2億元人民幣,即使毛利同比顯著改善至1.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同比增加1.7個百分點至4.1%,惟扣除行政及其他成本後,該業務料錄得相當虧損。
作為比較,寶馬合資企業於上半年銷量按年增長30.1%至18.5萬輛,對華晨貢獻之盈利勁升39.9%至26.7億元人民幣。由於華晨上半年盈利為23.1億元人民幣,故此扣除寶馬合資企業的盈利貢獻,集團其餘業務合計錄得虧損。假如華晨與雷諾合資企業日後成功開拓輕型客車市場,集團盈利便會比較多元化,有利估值提升。
以9月8日收市價19.82元計算,華晨今年預測市盈率約16倍,估值遠遠高於歐美同業,例如德國寶馬今年預測市盈率只有7.5倍。不過,麥樸思強調,不應只看今年預測市盈率,「市盈率便是市值除盈利的比率而已,假如某一股份未來5年盈利均高速增長,其5年後的市盈率便很低了」。他認為,只要投資者着眼於大陸汽車市場的增長潛力,以及華晨的強勁基本因素(圖1),便會明白市場為何願意給予該股較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