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盈利近2億的新巴及城巴,為旗下港島及過海巴士申請明年1月加價,涉約169條路線,平均加12%。當中30%過海路線加幅高於2元。今次兩巴是2008年6月後,9年來首次申請加價。新創建今年初曾指兩巴無加價壓力,但兩巴昨解釋,加價為追通脹及紓緩營運成本壓力。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加幅驚人,恐掀起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加價潮。
運輸署回覆稱,本月24日收到城巴港島及過海巴士(專營權一)及新巴的加價申請。政府會按照「專營巴士票價調整安排」處理申請,審核時考慮公眾接受程度及負擔能力等,並諮詢立法會及交諮會,才向行政會議提建議,由特首會同行會決定。
新巴及城巴上次提出加價是2007年12月,當時申請加5.8%,政府最後於2008年批准新巴加5%;城巴港島路線不獲批,過海路線獲批加4%。
兩巴:加幅低於機制計算的28.9%
新巴及城巴昨就申請加價表示,過去9年通脹率29.8%,經營成本不斷上升,薪酬累積升40%,隧道費開支則升21.3%,兩巴過去9年亦投資32億元買1,222輛新巴士。兩巴又稱,受港鐵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開通影響,整體客量較未開通前跌約一成,車費收入跌,加上廣告收入顯著減,故申請加價,以紓緩經營成本上升及乘客流失的壓力,並稱加幅遠低於根據票價調整機制方程式所計算出來的28.9%。
如落實加價,兩巴指屆時有85%非過海路線加幅低於1元,70%過海路線加幅低於2元,即30%過海路線加幅高於2元(見附表)。
新創建年初曾稱無加價壓力
不過,兩巴母公司新創建集團(0659)去年9月公布業績稱,截至去年6月,新巴及城巴盈利急升56%至1.96億元。新創建行政總裁曾蔭培今年2月亦曾表示,兩巴暫無加價壓力。兩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新巴行駛87條路線,涉710輛巴士;城巴則行駛82條路線,涉753輛巴士。
郭家麒:憂掀加價潮推高通脹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郭家麒形容,兩巴申請加幅驚人,憂成骨牌效應,令其他公共交通機構申請加價,再推高通脹。他指,過去一段時間油價跌,重組路線已省成本,質疑經營成本並非如兩巴所指般惡劣,認為加12%是「開天索價,落地還錢」。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亦認為加幅偏高,認為兩巴需提出充分理據說服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