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初創企業Memphis Meats研究在實驗室以動物細胞大量「種出」肉類。圖為研究人員宣傳片,可見「種肉」範疇包括雞肉、牛肉等。(公司網頁)
放大
 

其他新聞
東電福島核事故被起訴 要求設50億美元基金
華公民涉盜美政府資料被捕
麻州婦獨中7.5億美元 笑稱「把錢藏在牀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國際
 蓋茨布蘭森投資「種肉」
人造肉1磅成本2400美元

除了植物,肉類也可「種」出來。研究「種肉」技術的「人造肉」初創企業Memphis Meats宣布,已獲全球首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農產品巨擘美國Cargill公司等,投資1700萬美元(約1.3億港元),研究在實驗室以動物細胞大量「種出」肉類。該公司目前已研製出人造牛肉丸及雞肉等,並準備在2021年前把「人造肉」廣泛推出市場。

要在實驗室「種出」肉類,Memphis Meats的研究員要篩選具再生能力的動物幹細胞,為細胞提供氧氣及營養物質,例如糖和礦物質等。這些細胞會放在生物反應器(類似啤酒的發酵罐)培養,3至6周內可供食用。雖然「種肉」的過程毋須屠宰動物,但也要使用未出生動物胎兒的血清,助細胞增生。目前該公司已成功「種出」牛肉、雞肉和鴨肉,且避免了普通肉類相對不健康的成分,減少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惟暫時未能做到大量生產。

生產成本高昂是「人造肉」的核心問題。目前「種出」1磅肉的成本約2400美元,較去年所需的1.8萬美元成本顯著下降,但相比美國每磅雞胸肉價格約3美元仍有很遠距離。該公司引入新資金的目標,就是研究降低成本,爭取在5至6年內能以大眾化的價格,讓「人造肉」進軍超市。此外,提升「人造肉」的味道,維持生產質素穩定也是研究目標。該公司創辦人、心臟科醫生Uma Valeti稱,「人造肉」技術可稱之為「二次畜牧」,人們一直透過飼養動物提供肉類,現在卻可透過培養細胞提供鮮肉。

爭取6年內大眾化價格進軍超市

Memphis Meat於2015年在三藩市創立,目標是開創名為「清潔肉」的新產業,減少飼養供人類食用的動物,保護環境。根據聯合國一項研究,飼養動物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汽車、貨車、船舶和飛機加起來的碳排放量更高。此外,畜牧業也會造成缺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問題。與傳統畜牧業相比,「清潔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少96%,所需的能源少45%、土地利用減少99%,而水分用量也減少96%。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和農業部官員稱,在考慮這些產品應否視為肉類前,須確定細胞培養過程是否安全。布蘭森稱,相信30年後,人們毋須再宰殺動物,所有的肉類將會是「清潔肉」,或用植物製成的。

布蘭森:相信30年後

毋須再宰動物

Memphis Meat迄今已累積2200萬美元的投資,但它也有其他競爭對手。位於荷蘭的Mosa Meat公司也在實驗室培養出人造牛肉。但目前不少「人造肉」企業,也是以植物仿製肉類,例如以豌豆蛋白、菜籽油和椰子油製成「仿製肉」的Beyond Meat,也獲蓋茨、Twitter聯合創始人Evan Williams和Biz Stone等投資。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早年已入股以黃豆、小麥及黃原膠等,製作仿牛肉漢堡的Impossible Foods。該公司近日再度融資,維港投資也再次參與。

(綜合報道)

 
 
今日相關新聞
蓋茨布蘭森投資「種肉」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