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及其他共享經濟企業屢涉違法事件,惹起外界關注安全與監管問題。有專家指出,儘管共享經濟企業均要求使用者守法,但實質並未負起相應監管責任,令交易雙方脫離明確法律規管與保障,各地政府有必要更新規管方式,應付這種新型經濟的法律問題。 共享經濟意指人們分享閒置的物品或人力資源以換取經濟收益的活動,一來有助加強個人經濟活動的自主性,亦可善用資源。Airbnb、Uber等企業則透過建立網上用戶平台,便利交易進行,不過這些貌似安全可靠的大型平台卻不時捲入違法事件,如2013年元旦三藩市一名Uber司機等候接客時涉撞死過路女童,Airbnb亦涉多宗房東或租客違法的爭議(見另表),責任誰屬成一大疑問。《衛報》指出,Airbnb等企業在使用條款中均會要求用戶遵守當地法例與規定,將守法責任推到用戶身上,但用戶卻未必了解當中風險。《財富》雜誌指出,有關企業的合法性屬灰色地帶,一旦出事,企業往往強調公司只是連接提供服務與使用者的平台,藉以撇清法律責任。 英士國際商學院(INSTEAD)教授史密斯(N. Craig Smith)去年撰文指出,這些平台以中介人自居,透過宣揚共享經濟而建立品牌圖利,但按其經濟規模而言已遠超平台的角色,理應負起與傳統企業相類的責任。美國丹佛大學法律系教授萊昂(Nancy Leong)亦指出,Airbnb等共享經濟企業正將成千上萬的商業交易從有確實商業法例規定的領域,帶入合法性成疑的領域。當局應迅即修訂現有規管傳統商業的法律為適用於相應共享經濟企業,減少法律爭拗。(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