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思漏藥兩醫「記不清」 報告推斷欠警覺未提處分
【明報專訊】先後兩次換肝的鄧桂思仍然留醫,疑因聯合醫院兩名醫生向乙型肝炎帶菌者的鄧處方類固醇藥物時,沒有同時處方抗病毒藥,引發急性肝衰竭。該院成立的根本原因分析委員會昨公布調查結果,推斷前線醫生習慣盡快完成診症,致警覺不足,知其乙肝帶菌仍開漏藥;因涉事醫生記不清診症時狀G,委員會無法完全了解出錯原因。涉事醫生仍有上班,醫管局昨沒公布兩人有否處分。
委員會﹕無證據存心隱瞞
委員會另指聯合及瑪麗醫院均未即時通報事故,但沒證據顯示有醫生存心隱瞞(見另稿)。病人組織及立法會議員均認為,事故揭示公立醫院超負荷,資源嚴重不足,另有議員批評醫管局及聯合醫院的高層互相卸責。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稱將跟進醫管局報告的建議。
鄧桂思去年7月確診慢性腎病「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炎」,今年1月及2月到聯合醫院專科門診覆診,兩名醫生分別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藥物,但兩人均無同時處方抗病毒藥,以預防她乙肝病發。至4月1日,鄧到該院急症室求診,有急性肝炎[象,同日入院,其後因情G惡化,4月5日轉送瑪麗醫院,需換肝續命。
指前線工作繁重慣盡快完成診症
委員會聯席主席、港大內科講座教授陳德茂稱,病歷電腦系統當時有彈出提示畫面,顯示鄧是乙肝帶菌者,涉事醫生自己撰寫的診症紀錄亦有提及相關資料。涉事醫生有足夠臨H知識,過往治理其他病人時沒有類似失誤,委員會推斷,今次事件主因是前線醫生工作繁重,習慣盡快完成診症,這種心態或令其忽略重要資料。委員會另一聯席主席、九龍東醫院聯網臨H服務統籌(內科)劉業添補充,涉事醫生記不清診症時狀G,無法完全了解出錯原因。
至於聯合醫院與瑪麗醫院肝移植團隊的交接,陳德茂指兩院的資深醫生曾通電話,轉達鄧的臨H資料,包括鄧近月曾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治療,認為兩院溝通無不妥。委員會建議,臨H專科應考慮在培訓及治療指引中,提醒為乙肝帶菌病人處方類固醇時,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另研究改善電腦系統提示。另外,醫管局應改善人手不足問題及檢視服務模式;在臨H部門設醫療事故管理框架,訂明職責及應對時限;加強內部溝通;以及確保病人主要家屬了解治療情G等。
在場記者多次追問,醫管局會否主動轉介個案予醫委會,調查是否涉及專業失德,以及涉事醫生有何處分,醫管局質素及安全部代表劉少懷均沒正面回應,只稱有機制處理,又稱昨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醫管局有高透明度以及向公眾問責精神。醫管局其後補充,會視乎事件的嚴重性決定需否紀律處分,包括口頭或書面警告、延遲加薪甚至解僱,但始終沒有交代涉事醫生處分情G。
郭家麒﹕醫管局聯合互推卸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對報告感失望,認為醫管局及聯合醫院的高層互相推卸責任,無交代對涉事醫生的懲處對家屬不公允。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則認為,工作忙導致出錯非合理解釋,因病人求診是期望得到適切治療。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說,理解個別醫生所受懲處或涉及其私隱,但公眾關注紀律處分機制的準則。他補充,今次事件除了個人疏忽,亦反映現行制度令前線醫生面對壓力。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亦指事件反映前線醫護工作量超負荷,資源嚴重不足,兩人均期望政府正視人手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