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課室由陸地轉為海上,相信對不少學生來說難以想像。浸會大學四年級生蔡文健早前獲得董浩雲獎學金,乘郵輪遊歷11個國家,本月初始回港。他指過往視野較窄,遊歷多國後明白每個地方文化不盡相同,例如印度學生對配婚欣然接受,這些經歷讓他明白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就讀財務學的蔡文健是今屆董浩雲獎學金的唯一香港區得獎者,亦是浸大連續4年有學生取得該獎學金,得獎者可獲2萬美元(約15.6萬港元),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一同在「海上學府」上課。郵輪於今年1月5日由美國加州出發,途經日本神戶、緬甸仰光、印度柯枝等12個城市,最後在德國漢堡結束行程,每個地方約停留4至6天,共歷時105天。 船上必修中美關係環球研究 蔡文健說,除「中美關係」及「環球研究」屬必修科外,學生另須選修兩科,他選了「人際關係」和「個人及家庭發展」兩科,亦旁聽了心理科,「以往曾學過投資者的心態,對這科感興趣」。蔡笑言由美國前往日本時,因海面顛簸而暈船浪,難以集中上課。 印度談配婚 站他人角度思考 除在郵輪上課外,學生會隨學科老師在目的地作田野考察等。蔡憶述郵輪到達印度後,他隨「個人及家庭發展」科的老師到訪當地大學,與學生談起印度的配婚問題,當地學生會說「父母會為我們作最好的選擇」,令他感到驚訝,同時學習到尊重別人的文化,「要思考別人為何有這想法,而不是先批評別人」。 海上學府上有同學患過度活躍症或有情緒問題等,蔡文健說原本對他們的情G毫無認知,在船上曾安慰一個有情緒問題的女同學,對這些事情的認識也增多。雖然在浸大要延遲半年畢業,蔡文健卻說十分值得,因為可趁年輕到不同地方擴闊眼界。 海上學府於1963年成立,由前特首董建華之父董浩雲創辦,住宿連學費等需3萬美元(約23.4萬港元)。董浩雲獎學金是其中一個資助基層生報讀海上學府的獎學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