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勿批孩子玻璃心 發掘自身價值建自尊
【明報專訊】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被揭導師不當對待學生,該營項目總監盧錦昌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批評學生自以為是、玻璃心,引起嘩然。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說,「玻璃心」一詞猶如把負面的事歸咎小朋友,不建議以此形容小孩。他說,小孩因遇挫折情緒非常低落,可能是成長經歷造成,師長應助他們發掘自身價值,他們才可建立自尊感,面對挫敗。
另外,警方昨表示,有關保良局訓練營的案件列作「求警調查」,由黃大仙警區重案組第一隊跟進。警方呼籲就此案有任何線索的巿民,可致電3661 6156或3661 6039向警方提供資料。
批「玻璃心」猶如歸咎小孩
陳鑑忠說,自尊感指人的自我觀感、認為自己有沒有價值,例如對自己有沒有信心、別人是否喜歡自己等,自尊感高的人較有信心面對及解決困難,近年愈來愈多人以「玻璃心」形容年輕人,但陳不認同,又指情緒低落原因不一,長遠來說需建立自我價值,發掘長處並加以展現,才能提升自尊感,繼而加強解難能力。
陳表示,自尊感低的小孩一旦做錯事或輸了遊戲,便有很大反應,家長應鼓勵「你得多少分我也很開心,因為你已經很努力」,家長亦應相信「只要在過程中盡力、用心便行,因為我們控制不了結果」,久而久之,孩子亦明白到不需那麼介意能否獲「100分」,而是「盡了力便會有人欣賞」。
自尊低 應多鼓勵少比較
陳任學校教育心理學家時曾接觸一個案,學生A的自尊感非常低,經常認為「自己唔叻、沒用,如何努力也做不到」,遇小事都哭得很厲害,也不願意嘗試新事物。細問之下,陳發現A幼時由老人家照顧,老人家常把A與表妹比較,不論A做什麼都會阻止,又批評A做得不好,如「你不要自己斟水了,每次斟都倒瀉」,漸漸令A自尊感過低。
發掘優點 不限學業才藝
陳了解背景原因後,建議A母發掘A的優點及長處,例如A能親手製造出色的手工藝品,便大力鼓勵A向此發展,最後A變得更有自信,也敢於在校參加歷奇活動。陳說,不止手藝或學業成績了得才可被欣賞,優點如樂於助人、愛護小動物等也值得欣賞,但必須有地方可發揮,如參與義工或領養小動物,令孩子認為自己有價值,長遠來說有助他們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