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兩會「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餘音尚在,北京的樓價卻瘋漲,記者的北京朋友一片哀嚎。
業主肯賣 中介飛外省簽單
一名朋友轉述地產經紀以「告知」的語氣對他說:「世華二期(北五環外一處屋苑)的房子賣了1168萬成交,客戶真有實力。」還沒等朋友從驚愕中緩過神來,經紀又說「之前和您說一期有套1550萬的,客戶也要訂,準備去河南找業主簽字。」朋友驚訝地問,「前幾天不是還1420到1470嗎?又漲了?」經紀回答說,現在只要業主肯簽字,無論在天涯海角,中介都會派業務員飛過去簽單。朋友聞言驚呼「不出台(調控)政策天理不容了。」
客觀地說,作為經濟政治教育文化中心的北京,樓價高企本可以理解。不過如此高價早已經遠遠超出了絕大部分在北京打工一族的承擔範圍。前幾日一篇《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的帖文在「京漂」一族之間熱傳。文章作者自稱北大博士畢業,畢業後即到中科院北京一間研究所,工作3年後因為買不起樓而轉戰南京一間大學任教。一時間網民苦笑自嘲說「連北大清華畢業的高材生都買不起房子,我們還追求學區房(名校校網的物業)有什麼用?」
北大畢業買不起樓 轉戰南京
樓價高企直接影響老百姓其他消費意願,分毫必省只為樓,又何來「消費拉動經濟」?可能是眼見如此,北京昨日立即推出二次置業按揭不得低入6成的「辣招」,誰知朋友又在微信朋友圈中說,「政府專治不服,新政雷霆一下,明天就執行,據說有中介一萬多單還在網簽(臨時合約,未簽正式合約)途中,涉及到兩萬多家庭。」
明報記者 鄭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