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及,會推進青少年赴內地體驗學習,以及助推港區政協委員走進校園開展國情教育活動,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表示,政協或人大代表到校主持國情教育講座數年前已有,並非新事,他又不擔心學生會因在政協報告提及而反感。本報亦發現,教育局去年預算時,已預留逾3億元讓學生到內地及與姊妹學校交流。 黃均瑜稱,政協和人大代表到校開展國情教育做法已有數年,均由「香港友好協進會」舉辦,香港友好協進會成員主要為政協、大人代表等愛國愛港人士。該會提供學校講座,其「講者提名錄」除有約50名政協如教育界背景的戴希立、劉遵義、劉兆佳等外,還有30多個人大代表,如譚惠珠、范徐麗泰、羅范椒芬等,講座題目如一國兩制與基本法、國家「十二五」規劃、國家的政治體制等。他認為,政協人大代表到校分享經驗是好事,「學生點都會對國情了解更多」。 本報查閱香港友好協進會2015年的財務報表,該會的贊助費收入596萬元、管理費收入200萬元、活動收入66萬元,總收入863萬元,不過,該會當年活動支出即相當於總收入,有820萬,最終2015年仍有虧損。該會的流動資產仍有約2248萬。但報表並沒提及上述項目的具體內容。 教局預留3億 供學生內地交流 另外,教育局近年用於中小學與內地交流計劃的資源也愈來愈多。根據立法會去年文件,局方預算在2016/17學年在內地交流計劃投放逾億元,以資助約9萬名專上學生、中學生及小學生交流;另外又預留共2億元、3年期的「促進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向學校發放津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