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年約有600多隻黑鳶(麻鷹,Milvus migrans)來港越冬,約三分之一會到將軍澳堆填區覓食,但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發現,將軍澳堆填區去年1月起停止接收廚餘後,到該處覓食的麻鷹數量驟減約兩成,即減少約40隻。該組織指出,外國曾經發生麻鷹因為食物不足入侵社區,並於垃圾之中覓食,對居民造成滋擾,故今年開始展開為期3年的普查活動,了解牠們的習性,制訂保育計劃。 600麻鷹來港越冬 另400留鳥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每年有600多隻麻鷹從西伯利亞來港越冬,加上本港約400隻留鳥,每年冬季約有1000隻麻鷹在香港聚集,牠們主要於半山馬己仙峽道一帶、昂船洲及西貢洋洲(羊洲)棲息,日間便會四散覓食,其中一個熱門覓食地點是將軍澳堆填區,每日約有400隻麻鷹聚集,留鳥及候鳥各佔一半,其餘覓食地點包括維港及西貢碼頭等。 將軍澳堆填區原多老鼠 成麻鷹「飯堂」 麻鷹的嘴呈勾形,能將食物如腐肉或小動物撕開進食,而堆填區每日接收垃圾中,廚餘佔相當大的比例,亦有不少老鼠出沒,故成為麻鷹的「飯堂」。 自去年1月6日起,將軍澳堆填區停止接收家居垃圾,只收建築廢物,令麻鷹「斷糧」。程詩灝說,來港越冬的麻鷹每年2月便會離去,去年未見即時影響;惟今年觀察所得,在將軍澳出沒的麻鷹候鳥數目下跌約兩成,暫未知是否來港麻鷹減少,或轉往其他地方覓食。至於留鳥數目則變化不大。 今季訓練50市民調查員 為深入了解麻鷹習性,新世界發展贊助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與綠色力量合辦為期3年的麻鷹普查計劃,今年首季訓練首批約50名市民為調查員,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隨時隨地記錄麻鷹的資料如數量、出沒地點及飛行方向等數據,以便了解堆填區停止接收廚餘後,麻鷹的行為有何轉變。 印度麻鷹街上垃圾覓食擾民 程詩灝說,印度新德里及美國紐約亦是麻鷹密集的城市,當中印度曾經發生麻鷹在街上堆放的垃圾中覓食,對人類構成滋擾,影響環境衛生。他指本港食環署定期清埋街上垃圾桶,較少出現滿瀉情G,在港發生麻鷹滋擾人類機率不大,但認為及早掌握麻鷹的習性,有需要就可以及早制訂預防或保育措施。
|
|
|